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叩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地处祖国偏远地区的广西与全国相比,社会变化略为缓慢,中法战争以后社会才明显向近代转变。社会在变迁,传统的观念却一成不变,现实和认知的差异让人们产生迷茫和无措感。传统的“天下”观无法使民族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来完成近代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新任务。借鉴德国、日本因高等教育而崛起的神话,中国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大学对于重构国人“国家”和“民族”意识、整合社会的重要作用。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应运而生,而广西受到全国的影响也产生了新式教育,并逐步发展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等综合因素的推动下,爱国主义由传统向近代转型。五四运动以后,吸取全国其他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并结合广西社会的实际情况,广西的高校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具有广西本土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理念。推动了广西近代爱国主义产生质的飞跃。20世纪30年代初期,日本入侵中国,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广西的高校为了国家民族的独立,主动肩负起积极宣传动员抗战的任务,广西高校的青年学生还组成广西学生军,勇敢奔赴抗日战场,为拯救国家危亡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广西高校的行动,感动了无数百姓,人民群众纷纷加入抗战的行列中。在抗战期间,广西社会的国家民族意识空前高涨,促使了近代爱国主义升华。战后,广西高校继续为争取祖国和平与民主的环境而奋斗。面对着中国命运抉择时,广西的高校把民族大义摆在第一位,始终不忘谋求国家美好未来的初心。做出最有利于中国发展前景的选择,使近代爱国主义朝更理性的方向迈进。本文力图从国家的宏大叙事在地方的交汇这一角度,研究近代不同时期爱国主义在广西高校的演变、内容和特点。以期呈现近代爱国主义在广西高校的发展脉络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