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电针对神经症大鼠行为及中缝背核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初步探讨针刺对神经症的治疗机理,为脑主神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通过手术造模、避暗造模这两种方法建立神经症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手术组、手术电针治疗组、避暗组、避暗电针治疗组。电针刺激“百会”穴与“印堂”穴之后采用旷场实验(Open-Field)法进行行为测试。用透射电镜对中缝背核神经元超微结构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手术组、避暗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能力下降(P<0.05);电针“百会”“印堂”穴之后,手术电针组与手术组相比较,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能力提高(P<0.05)。避暗电针组与避暗组相比较,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能力提高(P<0.05)。电镜观察各组神经元超微结构,显示:手术组神经元:胞质内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或消失,粗面内质网轻度扩张,核糖体颗粒部分脱落,神经纤维髓鞘部分溶解;手术电针组神经元,胞质内粗面内质网轻度扩张,线粒体、高尔基体形态正常,神经纤维髓鞘清晰;避暗组神经元,胞质内粗面内质网轻度扩张,线粒体、高尔基体形态正常;避暗电针组神经元,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发达,细胞核为椭圆形,核仁大而清楚,神经纤维髓鞘层次清晰完整。结论:手术造模法和避暗造模法可以使大鼠产生抑郁、兴趣下降等行为学变化。电针大鼠“百会”、“印堂”穴可以调整大鼠行为学症状。对中缝背核受损神经元的修复有促进作用。电针大鼠“百会”、“印堂”穴可调节脑神而达到治疗情志病的作用。前言神经症(neurosis)俗称神经官能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神经症在普通人群的患病率较高,我国15~59岁人中,患病率22.01‰(1982年),北京地区调查(1991年)显示,神经症的患病率为25.18‰,银川市(1996年)居民中神经症的现患率为33.1‰。中山市神经症(2004年)的时点患病率为29.7‰。无锡市(2005年)神经症流行病学调查,神经症患病率为38.38‰,高于精神科的其他任何疾病以及内科的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等。治疗神经症的常用方法为心理疗法和药物疗法。在药物中常用的抗抑郁药物有三环类如阿米替林、丙米嗪,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如氯丙咪嗪、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等。服用这些药物常伴有的副反应为便秘、头晕、视物模糊等等,给患者造成痛苦。目前临床医生常根据神经症的不同表现,辨证地应用针刺方法以辅助或代替药物治疗神经症以减少药物带来的副反应。如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罗和春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便开始研究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