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41年前,《申报》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的晚清诞生。这份以盈利为目的报纸,适应了中外信息传递闭塞、文化交流平台匮乏的形势需要,以独到的经营策略,很快在十里洋场独步一时。为在竞争中谋得生存和发展,早期《申报》围绕读者的读报动机和阅读喜好,降低阅读难度、提高信息量和时效性、持续关注焦点事件、畅通发行渠道、和谐编读关系等等,屡有创新之举,先后击败老资格的《上海新报》和稍后的《汇报》(《益报》),成为沪上报纸的扛大旗者。本文通过对1872-1882年10年《申报》的文本研读,剥丝抽茧,披沙拣金,逐渐析理出《申报》以读者为上帝、视责任为天职,“义利兼顾”的办报理念和左右骑墙、不持成见、有闻必录的新闻专业主义立场,通过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印证《申报》为赢得市场做出的种种努力,从中引出对竞争白热化的当今媒体的一些启示和反思。全文共分7章展开。首先界定了民、商、官、士四个读者群,及其《申报》为争取读者采取的有效策略;然后论述了《申报》以读者为中心,杜谣言、正格调、强策论,改善新闻业务之探索、通过“义利兼顾”赢得信赖、扩大发行赢得市场之实践;最后结合传播受众理论,得出早期《申报》对当今媒体经营和管理的一些深层次思考。信息化时代,大众传播媒介已经由政治媒介向商业媒介转变,受众成了消费对象、服务对象,新闻媒体必须克服集权主义的惯性思维,主动迎合读者的阅读偏向。如何在各种政见纠葛中左右逢源、如何在中西混杂的租界地带适应不同读者的口味需求,如何与核心读者群体建立默契融洽的编读关系,早期《申报》为当今报纸提供了多方面的理论和实务的有益启示。准确的读者定位,义利兼顾的经营原则,求新求变提高业务水平的努力,使它的办报理念闪烁着新闻专业主义的光芒,对今天的报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在媒体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赢得了读者,就赢得了市场,赢得了未来。报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无一例外地要和谐与读者的关系,确定自己的受众群体、办报理念、价值取向、整体风格,并根据读者群体组成、读报动机、关注热点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搞好内容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方能在竞争中有脱颖而出的机会。本文立足原始文本的解读,再结合上海社会文化、中国新闻传播史和新闻传播学研究资料的萃取,以历史的视角看现代,以今天的目光看过往,力图通过纵横两个维度的对比和关照,使早期《申报》与读者的关系得到立体呈现,为今天《申报》和受众研究者提供一些启发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