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八髎穴治疗腰痛在祖国传统医学早已有之,历代医家均对这种治疗取穴法有积极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LDH)隶属于腰痛范畴,但现代临床应用较少,临床取穴的不方便、临床较少报道以及缺乏循证医学研究,致使该法日渐式微。本研究通过临床针刺八髎穴法与传统针刺取穴方法来对比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验证针刺八髎穴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否有应用价值,为中医针灸治疗该病拓宽选穴思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本次临床观察采用理论探讨、循证医学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并参照《中华针灸临床诊疗规范》(杜元灏、石学敏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选取80例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八髎穴组)与对照组(传统针刺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八髎穴为主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方案取穴治疗,余症状处理两组均统一随症配穴。每天行针刺治疗1次,每次留针30分钟,累计10次治疗为1个疗程(不得超过12天),共计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隔休息3天。VAS评价在治疗前、第1次治疗结束时、第1次治疗结束后1天(且第2次治疗前)、第1疗程结束时、末次治疗结束时及随访1个月时六个评价时间节点;JOA评价在治疗前、第1疗程结束时、第2疗程结束时及随访1个月时四个评价时间节点。临床资料收集结束后,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镇痛效果及临床疗效差异,并做出科学评价。成果两组患者基线值的比较:两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与病程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时间的比较:两组结束治疗最短均为6天,两组针刺治疗方案在治疗次数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总治疗次数要少于对照组,表明治疗组的针刺治疗方案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VAS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8),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疼痛评分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VAS及时疗效评分与稳定性比较:两组患者在第1次针刺治疗结束时、第1次治疗结束1天后且第2次治疗前比较VAS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第1次治疗结束时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以VAS疼痛评分为疼痛评定标准,2组针刺方案均具有明显的及时镇痛疗效(表3-5),两组患者在接受第1次治疗1天后且第2次治疗前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以VAS疼痛评分为疼痛评定标准,2组针刺方案在治疗结束1天内均具有明显镇痛效果,同时治疗组在第1次治疗结束时、第1次治疗结束后1天的VAS镇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表明治疗组针刺治疗方案在第1次治疗结束时、第1次治疗结束后1天的VAS镇痛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疗程内与随访VAS镇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第1疗程结束时、末次治疗结束时、1个月后随访VAS评分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在第1疗程结束时、末次治疗结束时、1个月后随访与治疗前VAS评分分别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以VAS疼痛评分为疼痛评定标准,2组针刺方案在疗程内及1个月后随访均具有明显镇痛效果;同时治疗组在第1疗程结束时、末次治疗结束时及之后1个月时随访VAS镇痛评分的平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治疗组针刺方案在第1疗程结束时、末次治疗结束时及之后1个月时随访VAS评分水平上优于对照组。不同时间节点两组患者各项主观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各项主观症状评分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主观症状评分具有可比性。在第1疗程结束时、第2疗程结束时、随访1个月时,两组患者在下肢痛及麻木、步行两项的主观症状评分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疗程结束时、随访1个月时,两组患者在腰痛的主观症状评分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2疗程结束时该项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269)。两组针刺治疗方案在以JOA各项主观症状评分为标准评判疗效时,和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疗效。不同时间节点两组患者各项体征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感觉障碍体征评分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感觉障碍体征评分上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在运动障碍、直腿抬高两项体征评分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前在运动障碍、直腿抬高两项体征评分上不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在第1疗程结束时、随访1个月时,感觉障碍体征评分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2疗程结束时,感觉障碍该项体征评分上无统计学意义(p=0.242),表明以感觉障碍该项体征评分为标准评判治疗效果时,第1疗程结束时、随访1个月时两组针刺疗效有差异,第2疗程结束时两组针刺疗效无明显差异。两组针刺治疗方案在以感觉障碍评分为标准评判疗效时,和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疗效。不同时间节点两组患者各日常生活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卧位翻身、站立、洗漱、身体前倾、举持重物5项日常生活评分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在卧位翻身、站立、洗漱、身体前倾、举持重物5项日常生活评分上具有可比性;而在坐1 h、行走2项日常生活评分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在坐1h、行走2项日常生活评分上不具有可比性,故不作对比。第1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在卧位翻身、站立、洗漱、举持重物4项日常生活评分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针刺方案在以卧位翻身、站立、洗漱、举持重物4项日常生活评分为疗效评定标准比较时,两组疗效有差异;而在身体前倾该项日常生活评分上无统计学意义(p=0.200),表明两组针刺方案在以身体前倾该项项日常生活评分为疗效评定标准比较时,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第2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在站立该项日常生活评分上有统计学意义(p=0.042),表明两组针刺方案在以站立该项日常生活评分为疗效评定标准比较时,两组疗效有差异;而在卧位翻身、洗漱、身体前倾、举持重物4项日常生活评分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针刺方案在以卧位翻身、洗漱、身体前倾、举持重物4项日常生活评分为疗效评定标准比较时,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随访1个月时,两组患者在卧位翻身、站立、洗漱、举持重物4项日常生活评分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针刺方案在以卧位翻身、站立、洗漱、举持重物4项日常生活评分为疗效评定标准比较时,两组疗效有差异;而在身体前倾该项日常生活评分上无统计学意义(p=0.111),表明两组针刺方案在以身体前倾该项项日常生活评分为疗效评定标准比较时,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两组针刺治疗方案在以卧位翻身、站立、洗漱、身体前倾、举持重物5项日常生活评分为标准评判疗效时,和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疗效。不同时间节点两组患者JOA各项总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主观症状总分、日常生活总分及JOA总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主观症状总分、日常生活总分及JOA总评分上,两组评分具有可比性;而在体征总分上,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32),表明在体征总分上,两组评分不具有可比性,故不作比较。第1疗程结束时、第2疗程结束时、随访1个月时,两组患者在日常生活总分、JOA总分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针刺方案在以日常生活总分、JOA总分为疗效评定标准比较时,两组疗效有差异。第1疗程结束时、随访1个月时,两组患者在主观症状总分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针刺方案在以主观症状总分为疗效评定标准时,两组疗效有差异;而在第2疗程结束时,该项评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63),表明两组针刺方案在以主观症状总分为疗效评定标准时,两组疗效无差异。两组针刺治疗方案在以主观症状总分、日常生活总分及JOA总评分为标准评判疗效时,和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疗效。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比较:将临床疗效分成四个等级,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第1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有效率达到97.5%,较对照组高出17.5%;治疗组显效率达92.5%,较对照组高出40.0%;治愈率治疗组达到67.5%,较对照组高45.0%。第2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均达到100%,两组有效率无差异(P=1.000);显效率治疗组为97.5%,较对照组高5.0%;治愈率治疗组为90.0%,较对照组高出22.5%。随访1个月时,两组患者疗效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有效率治疗组较前无改变,对照组下降为97.5%;治疗组显效率为95%,高出对照组20%;治疗组患者的痊愈率仍达到87.5%,较对照组高出27.5%。表明两组针刺治疗方案均有治疗效果,治疗组针刺治疗方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八髎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于传统针刺治疗方案,能更快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症状,较快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全程镇痛效果较明显,疗效较稳定;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其治疗效果日渐趋同且全程略优于传统针刺治疗方案疗效。表明八骼穴在临床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相比传统针刺治疗方案具有一定优势,在临床选穴时值得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