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教饮食养生的思想是伴随着早期道教的服食与中医药物学的成熟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在道教成长的早期,饮食养生思想被服食思想与中医食疗、药疗思想所囊括,它们之间的界限尽管不明晰,但为道教饮食养生最终从中剥离、分化并成熟奠定了理论基础。从魏晋时期葛洪、陶弘景这些道医对道教饮食养生的简单阐述到孙思邈专门的“食治”篇的出现,道教饮食养生在中医学的推动下于唐宋之际走向成熟,并在宋元之际出现了道教饮食养生的专门著作。本文将从此线索入手,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文中对道教饮食养生思想的萌芽及历代道教饮食养生的主流代表思想和典籍进行了梳理。接着,作为探讨道教饮食养生的一个引子,本文先对道家和早期道教的饮食养生思想展开一些探讨,为后文直接进入道教阶段饮食思想的论述作出铺垫。 其次,本文依次对道教饮食养生的几种基本理论作了阐述,其中包括阴阳五行思想、五脏学说、四气五味说与季节摄养论。这几种基本理论也多是从中医食治与药疗的理论中衍生出来的,所以在论述时也分析了这些理论即使为道教养生家所用,但与中医仍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再次,文中还对道教饮食养生与中医食疗的关系作了分析。中医与道教在唐宋之前尚未分途,所以道教饮食养生与后期所称作的中医食疗学就存在历史上的渊源关系。接着,本文又开始着手于道教内部各种方术与饮食养生关系的阐述,这几种方术依次是:服食、服气、辟谷、房中术、导引、按摩。唐宋之际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外丹转向内丹导致了涉及气法类的道经增多,由此产生了大量有关服气与饮食调理关系的篇章。文中援引这些道经依次探讨了服气时要少食或者禁食的原因及各派观点、服气时常常进食的饮食物以及服气时的饮食宜忌。 最后,文中还对道教宗教信仰意义上的饮食戒律进行了阐述。道教饮食养生中还有一些关于具体饮食习惯的控制方法的论述,这些方法对于当今的人们而言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具体的食物也存在搭配禁忌方面的要求,道经中有关这一部分的内容多是直接借用中医食疗中的说法,文中则主要分析了道经中为何要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