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使用锥形束 CT(cone-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和 Dolphin 软件,通过对成年错合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及牙颌面形态特征进行测量分析,研究颞下颌关节形态、髁突位置与牙颌面形态结构、咀嚼功能形态之间的相关性,探讨颞下颌关节形态结构与正畸治疗的关联,以指导临床正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成年错合畸形患者50例,其中女性32例,男性18例,平均年龄24.4±6.1岁(18-45岁),以正畸治疗前拍摄的CBCT及通过Dolphin软件形成的头颅侧位片为研究对象,通过Dolphin软件对颞下颌关节形态结构、牙颌面形态特征进行测量。在关节矢状面影像上测量双侧关节前间隙、上间隙、后间隙、关节窝深度、关节结节斜度,在关节冠状面影像上测量双侧关节外间隙、中间隙、内间隙。在头颅侧位片上分别测量垂直向相关指标、矢状向相关指标及咀嚼功能形态相关指标。所有数据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左右两侧的颞下颌关节形态、髁突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男性与女性的颞下颌关节形态、髁突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就颞下颌关节形态、髁突位置与牙颌面形态特征的关系而言,关节上间隙与MP-SN呈负相关;关节前间隙与ANB呈正相关;关节结节斜度与MP-OP、PP-MP、ANS-Me/Ar-Go、ANB、Wits呈正相关,与SNB呈负相关;关节外间隙与切导角呈负相关。4.本研究样本髁突在关节窝内分别位于偏前方占6%、中位占64%、偏后方占30%。结论 1.髁突位置与牙颌面形态结构存在相关性,其中高角骨性Ⅱ类错合畸形的患者相较于其他错合畸形类型,髁突在关节窝矢状方向上更靠后上方。2.颞下颌关节形态与牙颌面形态结构存在较大相关性,其中高角骨性Ⅱ类错合畸形的患者相较于其他错合畸形类型,关节髁导斜度更大。3.髁突位置与咀嚼功能形态存在相关性,其中切导斜度越大,髁突在关节窝冠状方向上越靠外侧。4.本研究结果可作为参考在临床上评估错合畸形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形态与髁突位置。在正畸方案设计及治疗过程中时,无论患者有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都要密切关注其颞下颌关节形态及髁突位置。对于高角骨性Ⅱ类错合畸形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时,可考虑压低后牙及(或)拔牙矫治以补偿不良的合平面倾斜度,改善髁突位置。在治疗过程中要谨慎控制合平面,避免下颌骨顺时针旋转或者后牙的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