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测量上颌前牙的唇侧釉质厚度,为临床贴面修复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与参考。方法:1.收集2019年1月-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拍摄的口腔颌面部CBCT影像(共140例),其中青年人80例(30.8±7.09岁),中年人60例(51.6±3.92岁)。2.将测量图像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21.0软件并分别测量上前牙唇侧颈1/3、中1/3、切1/3的釉质厚度。3.所有测量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年龄组及性别组的不同位点釉质厚度进行组间分析,参考教科书贴面预备标准(颈1/3为0.3mm,中1/3为0.5mm,切1/3为0.7mm),计算贴面牙体预备后釉质剩余量。结果:1.上颌前牙区唇侧釉质厚度自颈部1/3至切端1/3逐渐增大;不同牙位颈1/3处釉质厚度自中切牙至尖牙有逐渐减小趋势,中1/3及切1/3较平稳;2.不同年龄组间前牙唇侧釉质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位置为:上颌中切牙切1/3,上颌侧切牙颈1/3,其余测量位点无统计学差异;3.不同性别组多数测量位点无统计学差异,仅上颌尖牙颈1/3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计算得出贴面预备后牙本质暴露的理论比率均不超过1.5%,当加大贴面预备量时,颈部牙本质暴露率最高。结论:1.多数牙齿唇侧釉质厚度满足贴面预备标准,如需要加大预备量应特别关注颈部釉质厚度,医生应慎重考虑修复方案,权衡牙本质暴露风险。2.上颌前牙区唇侧釉质厚度无明显性别差异。3.随年龄增长,唇侧釉质厚度有减少趋势,主要表现在切1/3与颈1/3,但是损失量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