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度认同是指人们出于对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给予肯定,从而由内心自发产生的一种政治情感上的归属感,体现出社会民众对制度的一种高度肯定和信任。同时,制度认同的程度也是测量政治是否稳定的一个核心指标。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是社会正常有效运转的重要条件,是我党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制度性资源。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这一成就还未能真正转化为人们普遍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社会制度的认同。这其中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原因。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转型的快速推进,原有的制度认同的生态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社会阶层多元化、利益需求多样化、价值评判多元化日益显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问题,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问题即成为社会实践结构变化下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可是这一问题在我们的研究视野中并没有引起高度关注,因而可以说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问题呈现出研究起点低、系统研究成果有限的局面,更缺乏对目前研究情况的总结和整合。在这样的背景和客观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面临着严峻挑战,某种程度上出现的西化、形式化、边缘化、教条化等错误倾向,对国家的安定、社会的和谐、接班人的培养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从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发展,到国内外的实践活动,从不同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状况中,总结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发展过程,吸取实践经验,提出当前的大学生社会主义制度认同障碍,明确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教育和引导,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目标,更是我们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本论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而展开深入的研究,旨在通过对于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历程的梳理,以及不同时代背景下民众对于社会主义制度认同问题的状况总结,并主要侧重于政治制度认同方面,以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情况为切入点,通过对省内高校大学生关于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深刻分析了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问题和障碍,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对策。有利于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对策,解决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制度认同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影响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消极因素,降低制度运行成本,进一步促进我国的政治稳定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