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弦琴是京族典型的传统乐器,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京族海洋民族的隐喻,而且也是京族民俗文化的载体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与京人的物质、精神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弦琴在历史长河中几经改良,但从未淡出京人的生活,这与京族当地民间艺术家对传统文化身体力行的保护、传承有着必不可少的联系。因此,为了更好地研究、保护、传承当下的京族独弦琴文化,本文立足于独弦琴文化传承的主体及其与社会客体的互动关系——通过实地调查,对万尾岛的传承人苏春发及其相关亲属、学生、同事进行访谈,以从不同视角了解苏春发的生平。并且通过解读这种主体和客体互动的社会关系,深入探索与独弦琴相关的诸多文化内涵,从而从一个重要侧面向世人展现出独弦琴艺术的风貌,并揭示出京族独弦琴文化传承发展的脉络。本文研究表明,作为独弦琴传承人,苏春发是在独弦琴文化濒危之际,得到了民族文化精英的熏陶和琴艺的真传。此后,在背负着生活的重担同时走上研习传承独弦琴之路,躬身亲行,数十年如一日。通过苏春发的生平,笔者总结出苏氏教学法。此法仍沿袭传统言传身授的方式,作为民间教学的主要力量,苏氏为保护和发展独弦琴艺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随着学生数目的不断增多,苏春发也成功地使用“传、帮、带”的教学手段,改进了独弦琴技艺的传承模式,极大的丰富了民间音乐教学的内容。在参与观察和访谈中,笔者也体察到独弦琴的传承发展所面临的困境:独弦琴在民间传承中仍然呈现出缺乏学科规范、缺少交流平台、资金不足、男女学琴者比例失调等问题,使得独弦琴文化的发展有些力不从心。为解决独弦琴传承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借鉴费孝通的“文化自觉”理论,提出可能打破阻碍独弦琴文化发展瓶颈的建议和途径。笔者认为,在发展独弦琴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将内外因素加以调适,强调民间音乐家与专业音乐家相结合。民族音乐要能够健康传承发展,不仅要“各美其美”,而且要“美人之美”,要在国家与地方政府科学合理决策的引导下,通过发展独弦琴专业教学,加强学术交流,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和打造文化品牌,获取社会与经济双效益等途径,最终达到发展独弦琴文化的最佳境界——“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本文是一篇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形成的民族音乐家口述史,也是关于京族独弦琴的艺术民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