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精子DNA损伤患者精浆中相关miRNA的筛选 目的:在精子DNA损伤高的患者精浆中,对18个睾丸来源精浆miRNA的含量进行筛选,从而筛选出和精子DNA损伤相关的miRNA。 方法:在对1090名男性不育患者经病例筛选排除年龄(>35岁)、环境因素、精液常规异常后,对筛选后的病例进行精子染色质完整性检测(SCSA),并根据DFI值将病例分为精子DNA损伤严重的高DFI组(DFI>30%)和精子DNA损伤较低的低DFI组(DFI<15%)。两组间先选出24例,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精浆中miRNA的含量,对前期筛选出的18个睾丸特异性miRNAs进行筛查。两组再新选出余下的匹配的病例,用相同的检测方法对于筛选出差异的miRNAs进行验证。 结果:经病历筛查和精液常规检测后的排除,筛选出的698例进行了SCSA检测,其中高DFI组94例,中等DFI组224例,低DFI组380例。在选出的24个相匹配的高DFI组和低DFI组病例中,18个睾丸miRNA在两组精浆中的含量大部分相同,但其中miR-15b含量上调,而miR-29c和miR-424的含量下调。余下的70例高DFI组病例与低DFI组的70人相匹配后作为验证组,筛选出的3个差异的miRNA在验证组中进行检测,发现miR-29c和miR-424和筛选的结果一致,都在高 DFI组中显著降低,而 miR-15b与筛选的结果不一致,因此排除进行后续的实验。进一步 ROC曲线显示 miR-29c和miR-424对高 DFI组和低DFI组有较好的区分度。 结论:在精子DNA损伤高的患者中,筛选出了与人精子DNA损伤相关的睾丸特异性miRNA——miR-29c和miR-424。 第二部分候选miRNA相关性,保守性和在小鼠睾丸内的表达 目的:对第一部分筛选出的2个候选miRNA,检测其在临床保存状态下的稳定性和在精浆与睾丸中的相关性,并检验其物种保守性和在小鼠睾丸细胞中的分布,为下一部分的动物实验奠定基础。 方法:选择8个高DFI组和低DFI的标本,在室温放置24h或在4℃放置48h,分4个时间点检测miRNA含量的变化。选择8例无精子症患者的睾丸和精浆相对应的标本,检测其含量并做相关性分析。通过数据库分析小鼠和人的 miRNA的保守性。分离小鼠睾丸的精母细胞和支持细胞,并检测其中候选miRNA的表达。 结果:高DFI组或低DFI组的精液液化后,在室温放置24h,在0.5h,2h,5h,24h检测,含量都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或者在4℃放置48h,在0.5h,12h,24h,48h检测,含量也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对8例无精子症患者中,miR-424和miR-29c在睾丸和精浆中含量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具有高相关性(R=0.789,P=0.020;R=0.773,P=0.024)。生物信息学分析miR-29c和miR-424在人和小鼠中有良好的保守性,其成熟序列基本一致。候选miRNA在小鼠睾丸中丰富表达,在精母细胞和支持细胞中都有表达,且精母细胞中表达更丰富些。 结论:miR-424和miR-29c在精浆中稳定存在,在物种间保守性好,在睾丸和精浆中的含量有较高相关性,并在小鼠睾丸中丰富表达,为下一步的动物实验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候选miRNA在小鼠睾丸中对精子DNA损伤的作用 目的:通过小鼠实验,证实候选 miRNA在睾丸内低表达后,对小鼠精子 DNA损伤的作用,并初步讨论小鼠体内的损伤机制。 方法:合成候选的miR-29c和miR-322的反向互补序列,构建入慢病毒载体质粒,再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病毒包装细胞293T,48h后收集上清浓缩并测定滴度。制作显微注射针,在体视镜下注射10μl慢病毒载体到小鼠右侧睾丸的睾丸网,阴性对照注射对照miRNA慢病毒载体,空白对照注射PBS。通过共注射的台盼蓝检测显微注射效果,3天后睾丸切片观察慢病毒载体的感染效果。注射21天后从小鼠附睾取精子,镜下观察小鼠精子的浓度,活率和前向运动率,SCSA检测小鼠精子 DNA损伤的情况,HE染色检测睾丸组织形态,同时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睾丸γH2AX的表达。 结果:成功构建了抑制miR-29c和miR-322的慢病毒载体质粒并测序验证,滴度达到1X108以上。显微注射的慢病毒感染了30%-60%的生精小管,并在注射3天后的切片观察到GFP的表达。21天后观察,与对照相比小鼠附睾精子的浓度、活率和前向运动率没有明显变化,睾丸组织形态也未损伤,但注射了抑制miR-322慢病毒组的小鼠精子DNA损伤明显增加,而注射了抑制miR-29c慢病毒组的小鼠精子 DNA损伤未增加。同时在睾丸中,抑制 miR-322表达增加了γH2AX的表达,而抑制miR-29c表达未见γH2AX的变化。 结论:在小鼠睾丸中下调miR-322的表达可以引起小鼠精子DNA损伤,会引起睾丸中γH2AX的表达增加。 第四部分 miR-322靶基因的预测、鉴定及对精原细胞系的表达调控 目的:预测和验证miR-322的靶基因,并在精原细胞系中验证miRNA对靶基因的作用。 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预测miR-322的靶基因,进行GO分析,将候选的靶基因的3’-UTR区的野生型序列和突变型序列分别构建到荧光素酶载体中,利用lipo2000转染293T细胞,48h后利用试剂盒对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进行检测。培养精原细胞系GC-2,用miR-322的慢病毒抑制剂和对照的慢病毒,miR-322 mimic和对照mimic进行转染,western blot检测候选靶基因蛋白的表达。 结果:经 miRNA靶基因数据库的分析,构建了 chk1的野生型和突变型的荧光素酶载体,并检测到miR-322可以明显降低chk1的野生型载体的荧光素酶强度,而不能降低突变型的强度,验证了chk1是miR-322的靶基因。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在GC-2细胞系中抑制miR-322表达可上调chk1的表达,而增加miR-322的表达可以抑制chk1的表达。 结论:鉴定出了miR-322的靶基因chk1,并证实在精原细胞系中miR-322和chk1表达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