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更为重视,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背景的时代要求。但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在运动方面的频率、时间和强度逐年下降,体育锻炼意识与审美水平较低等方面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教育部相继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2017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本文主要运用问卷对天津市8所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和体育审美倾向进行了调查,同时结合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基于审美教育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与运动技能目标分类,对研究相关要素进行理论分析,进一步对体育审美倾向与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性与人口结构的差异性进行探究。旨在掌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体育审美倾向的情况,揭示人口学因素对大学生体育审美倾向与体育锻炼行为内部动力机制的影响,对体育审美倾向三层维度与体育锻炼外显行为的相关性进行探究,丰富该领域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从而结合“健康第一”时代背景,提出促进大学生美育与体育协同发展的有效措施。本文研究结论如下:1、大学生体育审美倾向量表分值总体分布呈正态分布,学生人数在“合格”等级超过一半,“良好”等级较多,“优秀”与“不及格”等级分布较少。2、研究对大学生体育审美倾向的人口学分析发现,体育审美的体验与能力维度在性别与专业存在差异;体育审美的态度、体验、能力三个维度均存在专业差异;体育审美的态度与体验维度存在年级差异;体育审美的态度与能力维度在来源地存在差异。3、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总体特征表明,体育锻炼行为的运动时间不充足,运动技能掌握水平较低,运动频率不固定,运动强度处于中等强度,不能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需求。4、研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人口学分析发现,体育锻炼行为的时间、频率、技能掌握存在性别与专业差异;体育锻炼行为的时间、频率、强度、技能掌握均存在年级差异,且均不存在来源地差异。5、体育审美倾向与体育锻炼行为二者具有高度正相关,体育审美倾向可以预测体育锻炼行为,培养良好的体育审美倾向对体育锻炼行为是起积极有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