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以“界”的视角来探究园林的空间美学,从艺圃中浴鸥庭院的场所现状出发,在观察其折墙、假山及院内外的空间关系中:浴鸥院的内外之间被高达6米折墙分隔,墙面上的三处门洞又与院外的池水、假山、亭建立联系。整片墙体对浴鸥院的内外空间关系的区分上呈现出一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这导致其空间变化的丰富。这片墙体赋予空间的多层次、多维度之间的转换,对于我思考园林“界”空间观具有启示意义。在探讨园林中“界”的空间观,首先要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下来理解,传统的空间观念最初是对自然之力追求,受风水、方位的影响形成了“气空间”——一种流动、无形的空间概念。之后逐渐演化为古代中国的基本空间形态——“四柱间”,具有非围合的、暂居性的精神场所。中国传统空间的“形”包含了一种“界”空间关系,所谓“物形”则“势成之”,即形态与势具有因果关联。“界”是物形的轮廓,并暗示空间与环境之间是相成、相形的“媾和关系”。《园冶》中“得景随形”、“构园无格,借景有因”,故园林的空间形态是“物形”与“景”之间的相成相生的关系,而“景”象的不定性和非常态性反映了空间也是具有多样性。其次园林被视为立体的山水画空间,所以两者在视觉空间的营造具有互通性。从山水画中的绘画性视角中提炼出单元空间组合的概念——图像的空间逻辑。图像中的单元性空间的组合是通过“基面”来建立联系。基面是画家在山水画中通过对水、云、天空、留白等抽象的物质性图像元素的描绘来暗示不同维度和局部之间的空间变化。它与园林中的单元性空间之间通过“界”的空间形态来建立联系具有相似性。最后从园林实际的案例分析中来进一步论证园林中“界”的空间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