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k Herniation,LDH)的近期临床疗效和术后椎管容积变化二者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PELD手术具有的优势与不足,探讨影响PELD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更好地掌握PELD这种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术式,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 方法:共18例符合LDH诊断、纳入、排除等标准,来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于陕西省咸阳市(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脊柱骨科住院部行PELD手术患者。记录18例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资料,于术前、术后1月随访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下腰痛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评定(ODI)评价手术临床疗效,测量术前术后椎管容积变化,所得以上结果作相关性统计学分析。 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和随访,年龄22-83岁(47±18.66岁),男女比为12/6,其中单节段突出10例,多节段8例。手术节段L4/5有12例,L5/S1有6例。术中出血10-20ml,手术时间30-45min,住院时间平均为7.3天。术前与术后1月的VAS、JOA、ODI指数进行统计学检验(P﹤0.001),结果示有统计学意义,PELD治疗LDH的临床疗效肯定。 VAS改善率、JOA改善率与椎管容积改善率0.3﹤r﹤0.5,说明PELD术后1月VAS改善率、JOA改善率与椎管容积改善率呈低度相关,检验统计量r得出P值,按α=0.05水准(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VAS改善率、JOA改善率与椎管容积改善率不存在正相关的直线关系。PELD术后1月ODI改善率与椎管容积改善率0.5﹤r﹤0.8,说明ODI改善率与椎管容积改善率呈中度相关。计算P值为0.024(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二者存在正相关性。 结论:PELD是微创化治疗LDH的手术方式,结合传统术式与经皮穿刺技术的优势直接到达突出椎间盘位置,摘除病变髓核,解除椎管内压迫,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达到与传统术式相似的疗效,可作为治疗LDH的有效可靠术式。 经统计学检验,受压椎管容积的改善程度与PELD术后1月的临床疗效相关,也就是说解除神经根的压迫、扩大受压椎管容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术后1月的临床疗效。在临床上,受压椎管容积恢复的程度越大,大部分患者的疗效是越肯定的。因此充分彻底的解压、突出椎间盘的完全去除,最大限度恢复椎管原有的解剖形态,对术后近期疗效是有积极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