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警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既有其内在规律,也受到外部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人际关系的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缺失是警情发生的核心条件,警情分析预测都是围绕影响这两者的各种因素而展开。基于季节天气、地理空间、文化心理等因素,对人际关系和调控机制不同范围和程度的影响,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能更好的把握警情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预测提供基础条件。借助已发现的相关性规律,能够较好的预测部分警情的发生,为打防管控提供指导性的意见。警情的整体分析预测,首先,可以评估、监测地区治安和执法状态。一是发现执法中存在的偏差和异常,减弱绩效考核机制的副作用;二是监测不同地区治安发展趋势,采取因地制宜的应对措施。其次,可以合理分布和动态调配有限的警力资源。一方面,通过分析可以帮助实现科层制下的区域警力均衡分布,即在警情多的地区投入更多的警力。另一方面,通过预测发现警情的起伏变化规律,可以实现警力动态流动,即在警情升高的时段投入更多的警力。警情中个体分析预测具有发现行为规律,预测行为动向,规范个人行为等功能。个体预测会导致隐私权从绝对权转化为相对权,即客观上被泄露,但权利人主观上并不知道隐私泄露的权利。同时,预测中的标签效应也会影响公民自由和全面发展。因此,要处理好分析预测与公民权益保护的关系。一方面,对通过分析预测发现具有重大犯罪可能,在犯罪预备或没有收集到足够现实犯罪证据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先发制人的打击,对分析预测中发现的证据如何认定等问题,需要法律加以规定。另一方面,要避免分析预测过度扩张而干预公民个人隐私和自由,避免诱发个体潜在犯意、挟持公民隐私把柄、转嫁犯罪被害风险,保持警务治理与人权保障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