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痛性神经瘤是周围神经损伤或截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神经瘤往往引起疼痛、感觉异常,导致功能障碍。但并非所有的神经瘤都引起疼痛、感觉异常。只有10%的神经瘤出现顽固性疼痛。Herndon等也认为并非所有切断的神经都产生痛性神经瘤。他们发现用相同的方法处理同一截指残端的两侧神经,一侧神经产生痛性神经瘤,而另一侧则无症状产生。本文通过神经近断端肌肉内埋入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以探讨神经瘤的发病机理并总结该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实验选用SD大白鼠16只,采用双侧坐骨神经自身对照。在股后方中部做纵行皮肤切口2cm,切开股薄肌及臀大肌下缘,暴露坐骨神经主干,在坐骨神经主干远侧切断坐骨神经,将远段坐骨神经切除约1cm。右侧近断端回缩后不予处理,为对照侧;左侧近断端自然回缩后,在近断端近侧的大收肌肌膜上做一小切口,沿肌束向大收肌内分离,形成一肌袋,再将左坐骨神经近断端放入大收肌肌袋内,用无创缝合线将坐骨神经外膜与大收肌肌膜固定缝合,做为实验侧。术后观察大白鼠肢体的变化,计算其自身切除指数,两侧对比;通过组织学及电生理学观察两侧神经近断端的变化。临床应用分为治疗和预防两部分:用此方法治疗残端痛性神经瘤9例21个痛性神经瘤,并对神经瘤进行了病理学检查;用此方法预防神经瘤的形成23例41个神经断端。根据患者术后的自我满意程度,有无自发性疼痛,局部有无触痛和Tinel征,对术后效果做出评价。 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术后对照侧肢体足趾自身切除指数皆大于实验 解放车总医院 军医进修学院博卜论义 摘 要 侧,且差异明显;对照侧与实验侧对比,其潜伏期延长,坐骨神经传 导速度变慢:对照侧在术后1个月即有残端神经瘤形成,术后3个月 神经瘤内可见成肌纤维细胞;而实验侧神经近断端纤维分散K入肌纤 维间,其组织学变化与神经瘤相异,无成肌纤维细胞。因此,神经近 断端肌内埋置可预防残端神经瘤的形成和治疗残端神经瘤引起的疼 痛;临床应用结果:治疗的9例患者,经术后随访6年~11年,平均 8年,除1例前臂内侧皮神经瘤术后2个月复发外,其余8名患者对 手术效果满意,无自发性疼痛,局部无触痛和 Tinel征卜)。预防性 治疗的 23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 2个月~10年,无自发性疼痛, 局部无触痛。 结论:神经近断端肌肉内埋入是一有效的治疗残端痛性神经瘤和预防 残端神经瘤形成的方法。此方法疗效高,操作简单,在同一手术野选 择正常肌肉,将神经断端埋入其中即可。神经近断端肌肉内埋入改变 了神经近断端所处的微环境,不仅防止了神经瘤的形成,而且避免了 对神经断端的刺激。手术操作要求:①神经埋入的部位应选择在不易 受损伤、无机械刺激或肢体活动时对神经牵拉作用小的部位。②所选 用的肌肉应正常,最好是肌腹大,但其收缩范围小的肌肉,该肌肉必 须血运良好,肌内无搬痕。③神经瘤切除必须彻底,神经残端应无痰 痕,断面应露出完全正常的神经轴索。④不要损伤正常的神经部分。 ⑤神经瘤切除后,神经断端外膜不要切开,神经束间不分离,以保证 神经断端的完整性和无再损伤,以免神经轴索暴露于肌肉外。⑤神经 断端肌肉内埋入时,应使神经纤维或神经干与肌纤维尽量平行,切勿 垂直进入。①神经近断端埋入肌肉后,应将肌膜与神经外膜缝合固定, 以防神经断端滑出肌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