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泌尿系统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之一,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占据首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尿路结石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尿路结石按部位可分为上尿路结石和下尿路结石,其中上尿路结石约占80%。成分多种多样,可分为草酸钙,磷酸钙,尿酸,磷酸镁铵,胱氨酸以及混合性结石等。不同成分结石在颜色、形状、质地等方面不尽相同。其中磷酸镁铵结石是一种由解脲酶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结石,结石红外光谱自动分析显示为六磷酸镁胺与碳酸磷灰石混合结石,即鸟粪石。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PCNL)和输尿管镜碎石术(ureterorenoscope lithotripsy,URL)已成为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而感染作为PCNL的并发症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据报道PCNL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者为23.4%左右,一些患者甚至发生泌尿系菌血症,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感染性休克,所以探索PCNL围手术期SIRS的影响因素有重要临床意义。长时间以来多根据术前尿细菌培养结果选择相应抗生素,但部分阴性者仍旧发生SIRS。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尿路结石存在细菌,并与尿细菌培养菌种存在一定差异,且结石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尿培养,是术后发生SIRS的原因之一。这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了死亡率和致残率。国内外许多报道认为上尿路结石术后引发SIRS与术前尿细菌培养、手术时间、灌洗液多少、穿刺通道数量和出血量等有关,但是依据术中结石培养结果与发生SIRS研究不多。临床中滥用抗生素造成细菌耐药性升高,给治疗带来困难。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5年4月期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10例行PCNL患者临床资料,留取中段尿并行细菌培养,手术过程中留取肾盂尿,并采用标准Stamey法留取结石标本,分别行细菌培养,对术后发生SIRS者依据结石培养结果选择抗生素。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IRS分为A组和B组。分别比较A组和B组年龄、性别、结石大小、手术时间、清石率、术前尿培养、肾盂尿培养及结石培养结果等结果,统计学方法为χ2检验及u检验。结果:术后发生SIRS者45例,占总数的21.4%。平均年龄、性别、清石率、尿培养等在两组间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前尿培养、术中肾盂尿培养、结石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1.1%、68.9%、80%,而在B组中阳性率分别为25.5%、12.7%、11.5%,手术时间、结石大小、肾盂尿培养、结石培养与PCNL术后发生SIRS间有密切关系,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大肠杆菌为最常见致病菌,其次为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链球菌属等。45例SIRS患者中有3例发生感染性休克,这3例术前尿培养、术中肾盂尿培养及结石培养均为阳性,且均为大肠杆菌。术后根据结石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同时给予相应支持治疗,均得到康复。结论: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清石率、术前尿细菌培养与PCNL术后SIRS发生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肾盂尿培养、结石培养、手术时间、结石大小和PCNL术后发生SIRS间有密切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大肠杆菌为最常见病原体,其次为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链球菌属等。结石培养的结果通常在48 h后才能获得,时效性不佳,这对术后尿路感染持续超过48 h、第2次行经皮肾镜取石患者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