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化背景下的当代小说趋向——以李碧华小说为例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uich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社会形态由生产转向消费,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逻辑促使生产者寻找一个能助其宣传商品信息、鼓吹商品价值的媒介,而图像,特别是发展迅猛的影视因自身优势,成为它们的最佳选择;而传媒的更迭和发展,又在另一方面成就了影视的媒介霸主地位。   与此同时,影视除了是媒介以外,它本身还是一门重要的、正在蓬勃发展的艺术。视听语言的直观性、务须二度转换性,加上及时、同步、仿真的媒介特性,使得它成为前所未有的大众文化。它有庞大的观众群,并培养、重塑了他们的接受习惯和审美趣味。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影视文化对文学(包括小说)的挤压是不争的事实、无可辩驳的现状。当然,小说因自身的审美特性和对人类终极问题关怀的使命感,使得它不会消亡。但是,如何在影视的合围下重新“长袖善舞”,从影视文化的观众群中争取自己的读者,是当代小说面临的重要问题。   以李碧华为例,她的小说本来就有对消费社会影响下享乐至上、重视世俗人生、追求轰动效应的追随,这也是她的小说之所以畅销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原因便是她始终遵循读者期待视野的辩证关系,致力于书写爱情故事、注重叙事的传奇化、展现欲望化景观,这些都是世俗生活的重要课题。   而李碧华除了是作家以外还是著名编剧,她将影视的技法引入小说中来,从而使得小说呈现出剧本化的特色,比如文字有极强的画面感、故事组接借用了蒙太奇技法、镜头化明显等等,因而小说展现出别样的审美新貌,给读者带来有别于传统小说的审美快感,同时,正因为这种创造性的吸收,使得惯于观看影视的观众也更乐于、容易地接受小说。这不能不说是向影视争取读者的重要的、成功的策略。  
其他文献
生长在中国的石斛有76种之多,而有药效功能的石斛屈指可数,霍山石斛是其中之一。  而滋补品泛滥横行的市场中,真假霍斛鱼龙混杂,会分辨怎样才是一株好霍斛尤为重要。  不是所有的霍山产的就叫“霍山石斛”  石斛属兰花种,事实上,世界上一共有1000多种石斛,中国仅有76种。而这76种石斛中可做药用的屈指可数。霍山石斛,铁皮石斛,紫皮石斛等均可入药,而比如金钗石斛,蜂腰石斛,鼓锤石斛都只是作为观赏兰花,
在诗歌文本中,灯意象是群落构成和意蕴指向均较为丰富的一个类别,诗歌中对灯烛意象的描写也呈现出一股独特的美学风致。因此,研究灯烛意象是很有必要和价值的。全方位研究灯意象
因文化研究的兴起,围绕经典问题的争论日趋激烈。在这场论争中,经典的维护者完全处于劣势。布鲁姆是经典捍卫者的代表,他所建构的正典理论在学界产生了颇大的反响与争议。布
作为《希伯来圣经》的序幕,创1:1-11:9在习惯上被称作“远古历史’’(Primeval History)。它主要讲述了上帝创造世界、又毁灭再造这个世界的故事。“上帝的暴力”(Divine Vi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