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社会形态由生产转向消费,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逻辑促使生产者寻找一个能助其宣传商品信息、鼓吹商品价值的媒介,而图像,特别是发展迅猛的影视因自身优势,成为它们的最佳选择;而传媒的更迭和发展,又在另一方面成就了影视的媒介霸主地位。
与此同时,影视除了是媒介以外,它本身还是一门重要的、正在蓬勃发展的艺术。视听语言的直观性、务须二度转换性,加上及时、同步、仿真的媒介特性,使得它成为前所未有的大众文化。它有庞大的观众群,并培养、重塑了他们的接受习惯和审美趣味。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影视文化对文学(包括小说)的挤压是不争的事实、无可辩驳的现状。当然,小说因自身的审美特性和对人类终极问题关怀的使命感,使得它不会消亡。但是,如何在影视的合围下重新“长袖善舞”,从影视文化的观众群中争取自己的读者,是当代小说面临的重要问题。
以李碧华为例,她的小说本来就有对消费社会影响下享乐至上、重视世俗人生、追求轰动效应的追随,这也是她的小说之所以畅销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原因便是她始终遵循读者期待视野的辩证关系,致力于书写爱情故事、注重叙事的传奇化、展现欲望化景观,这些都是世俗生活的重要课题。
而李碧华除了是作家以外还是著名编剧,她将影视的技法引入小说中来,从而使得小说呈现出剧本化的特色,比如文字有极强的画面感、故事组接借用了蒙太奇技法、镜头化明显等等,因而小说展现出别样的审美新貌,给读者带来有别于传统小说的审美快感,同时,正因为这种创造性的吸收,使得惯于观看影视的观众也更乐于、容易地接受小说。这不能不说是向影视争取读者的重要的、成功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