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山东城市发展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289868538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位居黄河下游华北平原东部,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省区之一。山东北界直隶,南临江苏。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山东成为连接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必经孔道,并塑造了山东城市不同的特点。本文以清代山东城市为研究对象,以城市的现代转型为主线,从城市兴衰的角度,探寻山东城市在清代的发展变迁概况。文章着重探析清代山东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城市的空间布局以及城市的管理等多层面的状况和特点,并分析和总结影响清代山东城市发展变迁的诸多因素。   文章力图对清代山东城市进行多维度、长时段的研究,主要分绪论、正文、结语等几个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阐明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等方法论层面的问题。同时从区域城市史和山东区域两个层面进行较详细的学术回顾和评析,对研究资料的收集情况进行介绍。   正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探讨山东地理、人文环境及城市空间分布。第一节主要从宏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介绍了山东地理概况,并分析了地理概况对山东城市的影响。第二节主要分鲁中山区、鲁西鲁北平原区和鲁东半岛三个亚区分别探讨各个亚区的地理环境及居民的生产、生活活动。第三节梳理了清代之前山东城市的发展脉络。第四节分析了清代山东城市空间布局问题,主要考察人口密度、地形、经济等因素对山东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   第二章主要就清代山东城市建设及城市内部空间布局进行研究。第一节探讨城池的规模和形制等问题,并就城门、外城修筑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第二节研究城池的营建及维修等问题,主要从城池的破坏因素和城池的营建等方面进行探讨。第三节分析了清末山东城市的建设。第四节探讨城市内部的空间机构及演变问题,并就城市内部空间布局、清末城市空间改造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第五节研究青岛、烟台、威海三个具有“西方化”倾向城市的城市建设,就城市规划、道路建设、自来水建设、排污系统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等市政建设方面进行了探讨。   第三章主要研究了清代山东城市管理的相关问题。第一节梳理了清代山东城市的管理机构,主要分传统城市及青岛、威海、烟台等西方化城市两类城市进行探讨,并分析了保甲团练及警察机构等相关问题。第二节研究了清代山东城市管理的概况,亦分传统城市和西方化城市两类城市,分别从城市治安、城市卫生、城市慈善事业等方面进行探讨。第三节主要就清代山东城市管理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清末城市管理的现代转型、城市的常规管理和应急管理、城市管理中的国家和社会、城市管理过程中管理制度与管理运作的脱节等相关问题。最后以清代、烟台、济南为代表,比较了租借地、居留地、传统城市三类城市的城市管理的异同。   第四章主要研究清代山东城市经济的发展。第一节主要探讨了清代山东城市商业。首先,梳理了山东市场从相对封闭到清末山东市场体系的一体化过程。其次,探讨了山东城市中商人组织的演变概况,并梳理了外商在山东城市中的消长盛衰。第二节主要研究了清代山东城市工业的发展,主要分清代中前期和清末两个时段研究山东城市中商人组织及其嬗变。第三节梳理了清代山东城市金融业的发展概况。第四节主要以运河城市、海港城市、政治中心城市、工矿城市以及清末市镇为代表,梳理了这些城市兴起、发展概况,并探讨了经济发展与城市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   论文结语部分概括了论文的主要观点,阐释了清代山东城市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并分析了地理人文环境、政治因素、交通、外力、社会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美国人对60年代学生运动的记忆和认知,通过对不同群体、个体以及主流媒体和大众传播媒介所形成的关于学生运动的不同认知的考察和分析,说明美国
学位
阿富汗问题是当前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当中引人瞩目的问题,也是中东问题的热点之一,引起了国内外政界的广泛关注和学术界的不断探讨和持续研究。随着2014年阿富汗大选以及美国撤
地方戏曲是传统社会民众是最重要的文化娱乐之一。它的发展变化反映了一个地域社会历史变迁。宜黄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山区小县,但在传统社会里其戏曲活动却一直繁衍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