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血脑屏障功能差,当发生菌血症或脓毒症(败血症)等感染时,易并发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neonatal bacterial meningitis NBM)。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神经系统感染,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及治疗困难,如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导致新生儿死亡,幸存者可导致儿童期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后遗症,如癫痫、失明、听力障碍、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等。因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不同时期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细菌流行谱可能不同,通过了解某一地区的细菌流行特征有助于指导该地区临床经验性用药,避免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导致的死亡或伤残。而既往关于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文献报道多为单中心的病例分析,临床指导意义有限。故本研究拟通过多中心、大样本回顾性研究,分析广东、广西部分地区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提供依据。目的探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地区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并发症、治疗及转归等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收集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12家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时间段(2011—2012年、2013—2014年、2015—2016年)、不同类型(早发型/晚发型、早产儿/足月儿)培养阳性病例的病原菌分布,分析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并发症、治疗及转归等。结果1、研究期间符合标准的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共有838例,男545例、女293例,发病年龄8(2,16)日龄,确诊年龄14(8,20)日龄,培养阳性者249例(29.7%),按培养阳性率高低依次为无乳链球菌(GBS)、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2、2011—2012年、2013—2014年、2015—2016年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9.6%(47/159)、33.6%(85/253)、27.5%(117/426),三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6,P=0.239),培养阳性病例中,三时间段革兰阴性杆菌与阳性球菌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81,P=0.353)。3、早发型与晚发型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或血液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3.0%(64/194)、28.7%(185/6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7,P=0.255);两组中革兰阴性杆菌与阳性球菌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49 vs 83/103,χ2=8.967,P=0.003),但两组均以革兰阳性球菌-GBS最为常见。4、早产儿与足月儿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或血液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6.9%(57/212)、30.7%(192/6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6,P=0.297);而两组中革兰阴性杆菌与阳性球菌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18 vs 58/134,χ~2=28.074,P=0.000),早产儿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足月儿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GBS最为常见。5、确诊时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在20×10~6/L以内45例(5.4%),其中5例脑脊液培养阳性,出院时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在20×10~6/L以内728例(91.7%)。留取血液或脑脊液时抗生素应用时间超过24 h者与未超过24 h者比较,血培养阳性率下降8.2%,脑脊液培养阳性率下降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68,P=0.000)。6、临床表现以发热常见(633例,75.5%),早发型与晚发型在发热的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3 vs 420,χ2=100.889,P=0.000),早产儿与足月儿在发热、惊厥发生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1 vs 519,χ2=105.211,P=0.000;24 vs 117,χ2=6.380,P=0.012)。7、确诊前抗生素使用天数中位数为3d;确诊后抗生素疗程中位数22d。单一用药255例(30.5%),联合用药583例(69.5%)。单一用药以美罗培南(146例,57.3%)、头孢三代(67例,26.3%)居多;联合用药以美罗培南+头孢三代(302例,51.8%)、青霉素(或万古霉素)+头孢三代(115例,19.7%)居多。培养阳性的病例单一用药与联合用药在疗程和疗效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8、脑积水是最常见的并发症(167例,20.0%),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比阳性球菌感染多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3,P=0.039);发热、惊厥、脑脊液白细胞计数≥100×10~6/L、脑脊液葡萄糖浓度低于1.1mmol/L、脑脊液蛋白含量超过1.5g/L、血白细胞低于5×10~9/L或超过20×10~9/L、CRP超过8mg/L、脑脊液培养阳性、血培养阳性是影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9、治愈和好转出院率共为95.6%(801/838),病死率为1.6%(13/838)。结论1、广东、广西部分地区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常见病原菌依次为GBS、大肠埃希菌,早发型和晚发型均以GBS最常见,早产儿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而足月儿以GBS最常见。2、发热是常见的临床表现,早发型发热少见,早产儿发热、惊厥少见。3、血液和脑脊液培养总阳性率为29.7%,早发型与晚发型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3.0%和28.7%,抗生素应用时间超过24小时血培养阳性率降低8.2%、脑脊液培养阳性率下降5.3%。4、临床治疗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目前仍以联合用药为主,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美罗培南是应用较多的抗生素。5、脑积水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热、惊厥、脑脊液白细胞计数≥100×10~6/L、脑脊液葡萄糖浓度低于1.1mmol/L、脑脊液蛋白含量超过1.5g/L、血白细胞低于5×10~9/L或超过20×10~9/L、CRP超过8mg/L、脑脊液培养阳性、血培养阳性是影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