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叶为松科Pinaceae植物的诸多品种的针状叶,又名松针、松毛等,传统中医将其用于治疗中风、骨关节疼痛和风痹脚气,现代研究发现,松针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松科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有10属113种。雪松是松科植物的一种,松针资源丰富,但迄今尚未有效开发利用,近年来有学者发现雪松木质部分具有抗肿瘤活性。为了研究雪松松针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充分利用雪松松针资源,本文首先对药用松叶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其次对雪松松针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与鉴定,依次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和聚酰胺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再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数据(’H-NMR,13C-NMR,DEPT, HR-ESI-MS,HMBC)和相关文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雪松松针95%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24个化合物,鉴定出其中19个化合物,分别为:杨梅素(1)、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2)、3’,4’-二甲基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3)、myricetin-3-O-(6"-O-E-coumaroyl)-a-D-glucopyranoside(4)、3’,5’-di-methylmyricetin-3-O-(6"-O-acetyl)-a-D-glucopyranoside(5)、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6)、二氢杨梅素(7)、雪松素(8)、槲皮素(9)、二氢槲皮素(10)、金丝桃苷(11)、槲皮素-3-O-(3",6"-O-E-肉桂酰基)-β-D-葡萄糖苷(12)、山柰酚(13)、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4)、山柰酚-3-O-(6"-O-E-阿魏酰基)-p-D-葡萄糖苷(15)、山柰酚-3-O-(6"-O-E-肉桂酰基)-β-D-葡萄糖苷(16)、莽草酸(17)、莽草酸丁酯(18)、原儿茶酸(19),其中,化合物4、5为新化合物,除化合物17、19以外的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松针中分离得到。最后,我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了同时测定雪松松针中三种黄酮类化合物杨梅素、槲皮素和山柰酚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法简便、快速、准确,测得雪松松针样品中杨梅素、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分别为0.185%、0.422%、0.751%。本文通过对雪松松针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丰富了松科植物的天然产物数据库,为雪松松针中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