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二级市场债券用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它是通过改变银行体系的准备金总量而控制基础货币投放、以调节微观经济主体头寸余缺而影响整个社会货币供应量的。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金融领域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特别是为刚加入WTO的我国银行业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方式正在由行政性的直接调控逐渐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间接调控方式,而推动公开市场业务发展正是建立货币政策间接调控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为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建立了良好的财政基础,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为公开市场业务开展提供了操作的空间,正在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更是促进了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目标的逐渐转变,因此,发展公开市场业务是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利率市场化改革、债券市场以及金融市场发展等重要问题都有紧密联系的重大问题。 本文从理解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入手,接着对三大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进行了比较,并归纳出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然后介绍金融体制较为成熟的两个发达国家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情况,为开展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提供借鉴。我国的公开市场业务在有国外成熟理论依据的情况下,于1996年正式开始启动,通过短短几年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实践,对我国货币政策调节手段的完善和提高,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时间不长,而且经济处于转轨时期,在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所需要的国债规模和结构问题上存在缺陷,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要场所: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育不成熟,利率市场化刚刚起步,这些公开市场业务开展的前提条件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开市场业务作用的进一步发挥。本文通过对外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实践的比较,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现状和发展障碍剖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发展公开市场业务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