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节肢动物是现生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几乎占据了所有生态位,其最早化石记录可追溯至寒武纪初期。动物的行为在演化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环境和外界生存压力发生改变时,行为具有诱导动物产生形态变化的可能性。白垩纪中期缅甸琥珀中保存了大量小型节肢动物,部分标本中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其部分行为习性。本文通过对缅甸琥珀中节肢动物的系统学和行为学进行研究,同时将地质历史时期发现的行为精确归属于现生行为生物学
【基金项目】
:
甘肃省科技计划(20JR5RA23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7200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肢动物是现生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类群,几乎占据了所有生态位,其最早化石记录可追溯至寒武纪初期。动物的行为在演化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环境和外界生存压力发生改变时,行为具有诱导动物产生形态变化的可能性。白垩纪中期缅甸琥珀中保存了大量小型节肢动物,部分标本中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其部分行为习性。本文通过对缅甸琥珀中节肢动物的系统学和行为学进行研究,同时将地质历史时期发现的行为精确归属于现生行为生物学所使用的理论框架中,为深入探究白垩纪时期节肢动物的系统分类和行为演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本文对11枚保存行为的缅甸琥珀标本进行了系统学的研究,系统描述了昆虫纲中半翅目、双翅目和蜚蠊目,蜱螨亚纲中恙螨目共11属14种(10新种、1相似种和3未定种)。同时对扁角菌蚊科,瘿蚊科,阿舞虻科和旌蚧科4属7种分别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了在其各自类群之中的谱系位置。本文对琥珀中不同类群的婚飞、亲代抚育、寄生、应激和交配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1)分析了舞虻可能的婚飞行为,根据琥珀中雌雄舞虻保存的相对姿势和前人报道的泡沫作为求偶礼物的行为对白垩纪舞虻的婚飞求偶模式进行了推测。2)结合前人对白蚁分化时间的研究,由于早期隐尾蠊属Cryptocercus只具有简单的社会性,而集群婚飞可以导致时间和空间上阻隔,导致体外配子不能相遇最终增加其分化的可能性,推测婚飞行为可能对白蚁的分化和真社会性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3)结合其它同时保存有卵囊和若虫的旌蚧科化石记录,推测在白垩纪时期亲代抚育行为已经广泛存在于蚧壳虫之中,同时由于缺少显花被子植物和蚂蚁两大推动蚧壳虫辐射演化的最重要驱动力,推测亲代抚育行为可能是推动侏罗纪和白垩纪早期蚧壳虫辐射演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4)结合现生蛛形纲中出现的大量取食母体行为matriphagy,同时根据母体恙螨背侧破损的痕迹和幼螨所蜕的皮,推测Trombellidae幼螨可能存在取食母体行为,幼螨通过在母体内部取食其组织从而躲避捕猎并汲取营养来快速蜕皮脱离幼螨时期,以牺牲母体再次繁育为代价从而大幅提高幼螨的生存率。5)通过对琥珀中蜱螨类寄生行为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寄主为双翅目昆虫,几乎所有白垩纪琥珀中寄生螨都为赤螨科的纤赤螨属Leptus,推测白垩纪时期纤赤螨早已经广泛分布,并以各种不同的节肢动物为寄主。6)通过对保存在蚊类(瘿蚊科和扁角菌蚊科)腹部卵的排列方式进行分析,现生大部分蚊类会将卵排成整齐的卵筏,因此认为这些不规则排列的卵不是先被产下再被树脂包裹,而是被树脂包裹后雌蚊产生应激反应而产下的。7)对阿舞虻科昆虫交配姿势进行了研究,并对产生不同交配姿势的原因进行了讨论。本文对已发表的地质历史时期化石行为进行统计,将其归属于现生行为生物学所使用的理论框架中并分为13个类别,使古生物行为学不再脱离现生行为理论。在现生生物行为研究的框架中对化石中存在的9个类别进行投点分析,对不同类型行为的出现频率以及真实度进行比对,同时结合演化过程中行为与生存之间的亲疏关系,讨论不同行为对演化的驱动力,更加确定了行为在演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当今是大数据的时代,面对如此复杂与大量的信息,如何能实现更为高效、稳定、低功耗以及非易失地储存信息,成为了当今科研人员面临的重大的挑战。磁性随机存储器(Magnetic-Random-Accessory-Memory,MRAM)由于具有非易失性、超高存储密度、超高读写速率和低功耗等优点,与传统半导体数据存储器相比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MRAM经历了大致两代技术的更迭后,科研人员发现其还是不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属于豆科苜蓿属草本植物,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饲草,享有“牧草之王”的美誉。目前,制约紫花苜蓿生产及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干旱、低温和盐碱等。与常见农作物相比,紫花苜蓿具有一定的抗逆能力,但面临中度或重度非生物胁迫时,生产力会严重受损。WRKY基因家族是植物体内成员数目最多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植物抵御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关
对《大学之道》一文要立足现代视角解读,要建立在对国家文化的认同与对社会制度的认同基础之上进行解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继承“三纲”“八目”之文化精华,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学生应从“大学之道”的解读当中认识到生活中无论高低贵贱,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取向来修己之身,才能够在新时代背景下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继承者与开创者。
青海湖流域草地退化会严重影响流域内陆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而且对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乃至全球碳循环亦有重要影响。为深入理解青海湖流域草地退化对植被与土壤养分及其互馈关系的影响与机制,本研究选择青海湖最大支流布哈河流域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化学计量学原理,研究草地退化对植被结构及其养分特征、土壤理化和微生物养分特征的影响及植物、土壤和微生物间的营养互馈关系;探讨土壤微生物的养分限制
青藏高原形成是新生代最重要的地质事件之一,它不仅改变了高原内部及周边地区构造地貌特征、记录着大陆碰撞过程、岩石圈和地壳变形规律,而且对亚洲气候生态环境以及全球气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在青藏高原形成及其环境效应众多研究中关于青藏高原隆升时间、过程、幅度和机制等核心问题的认识目前仍存在分歧。要解决这些核心科学问题,就需要对青藏高原关键地区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更多的研究,以获取大量证据来检验前人观点或提出
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是我国北方草原优势草种,也是重要的烈性毒草之一,但从系统的视角分析,其具有诸多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研究者们已取得诸多创新性成果。如何将其高效的用于病虫害防治,并揭示相应的作用机理,这对其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是一种重要的刺吸式口器模式昆虫,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害虫之一,对其科学防治意义深远,利用植
在黄土旱塬区,利用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收获后的夏闲期种植一年生饲草作物,是提高生产力与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然而,该地区降水量年际间与年内分布不均衡,导致饲草-冬小麦系统生产力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探究不同降水情景下饲草-冬小麦轮作系统的生产力变化特征,对优化区域内种植结构、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于2016-2020年在兰州大学甘肃庆阳草
大气气溶胶通过气溶胶-辐射以及气溶胶-云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影响地球-大气系统的辐射平衡。吸收性气溶胶通过吸收太阳辐射加热大气,对边界层过程、天气和气候造成复杂且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是大气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由于观测和模拟均存在一定的缺陷,目前气溶胶辐射效应的评估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吸收性气溶胶的关键作用难以量化,制约了大气数值模式的模拟能力。吸收性气溶胶及其垂直分布在准确量化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极端强降水也越来越多,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数值模式是研究极端降水过程及其形成机制的主要手段,但是目前对极端强降水的认识仍然不够充分。因此,准确模拟极端强降水已成为大气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可为厘清极端强降水形成机理和准确预报极端
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土地荒漠化、农林牧等生物质废弃物处置不当导致的环境污染以及不断上升的温室气体水平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制约“双碳”目标实现和人居环境改善的突出问题。将生物质废弃物炭化成生物炭应用于荒漠土地治理是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的多赢策略,符合低碳、绿色、高效、循环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理念,然而生物炭能否提升荒漠土壤质量同时降低土壤碳排放等问题亟需解决。为此,本文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