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S15A在前列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生物学功能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di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前列腺癌(Prostatecancer,PCa)发病率占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是男性因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肺癌。近年来,随着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在迅速上升,但前列腺癌的具体发病机制和病因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得到明确解释。而RPS15A作为RP基因家族的一员,在肿瘤细胞生物学功能调节中的研究逐年增多,且已证实RPS15A在大多数肿瘤组织及细胞中高表达,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而RPS15A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未见报道。故本研究旨在探讨RPS15A在前列腺癌组织和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其次探究RPS15A基因表达对前列腺癌DU145和PC-3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 法]1.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RPS15A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和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通过免疫组化实验检测组织芯片(含159例前列腺癌组织及8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RPS15A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RPS15A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患者年龄、远处转移、PSA值、T分期、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Gleason分级之间的相关性;3.根据RNA干扰序列设计原则和设计软件评估测定后,选取shRPS15A-1、shRPS15A-2、shRPS15A-3三组序列作为干扰系列,将前列腺癌DU145细胞分别转染含三组不同RNA干扰序列的慢病毒,采用qPCR筛选对RPS15A基因最有效的干扰系列;4.将筛选出的RNA干扰系列转染DU145和PC-3细胞,显微镜下荧光监测细胞转染效率;通过qPCR和Wb分别于RNA水平及蛋白水平验证DU145和PC-3细胞转染效率;5.通过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和Celigo细胞计数实验检测敲低RPS15A基因对前列腺癌DU145和PC-3细胞增殖的影响;6.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敲低RPS15A基因对前列腺癌DU145和PC-3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7.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敲低RPS15A基因对前列腺癌DU145和PC-3细胞凋亡的影响。[结 果]1.基因表达谱分析基于TCGA数据库中RNAseq数据(包含498例前列腺癌组织以及52例正常前列腺组织样本),结果显示RPS15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量的中位数、25%分位数和75%分位数均大于正常前列腺组织;2.免疫组化实验检测组织芯片(含159例前列腺癌组织及8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RPS15A蛋白的表达情况表明,RPS15A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01)。统计分析表明RPS15A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RPS15A蛋白的表达与年龄、远处转移、PSA值、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Gleason分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相关性分析表明RPS15A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呈正相关;3.qPCR筛选有效干扰系列结果显示,含三组不同RNA干扰序列的慢病毒转染前列腺癌细胞DU145,相对于对照组(shCtr1),shRPS15A-2组和shRPS15A-3组RPS15A基因敲减效率无明显变化(p>0.05),shRPS15A-1组RPS15A基因敲减效率达到83.6%(p<0.001),故后续采用含shRPS15A-1组干扰系列的慢病毒进行实验;4.前列腺癌DU145及PC-3细胞在慢病毒感染72小时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shRPS15A)和对照组(shCtr1)细胞感染效率达到80%以上,细胞生长良好;qPCR和Wb验证结果显示,DU145和PC-3细胞经慢病毒感染后,与对照组相比,RPS15A基因敲低效率分别为51.9%(P<0.001)和91.8%(P<0.01),且RPS15A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5.克隆形成实验显示,DU145和PC-3细胞经慢病毒感染后,细胞克隆数减少,统计结果分别为P<0.01和P<0.001;Celigo细胞计数实验显示,PC-3细胞和DU145细胞经慢病毒感染后,细胞计数值的增长和细胞增殖倍数的变化缓慢,细胞增殖明显被抑制(p<0.001);6.划痕实验结果表明,DU 145细胞PC-3细胞感染慢病毒后,与对照组比较,细胞迁移率分别降低27%(P<0.001)和53%(P<0.01);体外侵袭实验结果表明,DU 145细胞PC-3细胞感染慢病毒后,与对照组比较,细胞转移率分别降低 56%(P<0.001)和 85%(P<0.001);7.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DU145细胞和PC-3细胞经慢病毒感染后,相比对照组,细胞凋亡数增多(P<0.001)。[结 论]1.RPS15A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其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随患者肿瘤浸润程度加深,RPS15A基因的表达随之增加,提示RPS15A基因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2.RPS15A基因可显著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凋亡。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单眼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对侧眼:①视网膜厚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中央黄斑厚度(CMT);②微循环:各象限乳头周、黄斑区浅层、深层血流密度和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方法]本研究采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通过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包括: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眼底照相、OCT检查后明
[目的]总结分析影响中晚期下咽鳞癌非手术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了解HPV与中晚期下咽鳞癌的相关性,为指导中晚期下咽鳞癌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应用回顾性分析,收集整理了云南省肿瘤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所收治的、病例资料完整且病理证实为中晚期下咽鳞癌的120例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4组:诱导化疗+放疗组(IC+RT)38例;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组(
[目的]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比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生理性大视杯眼及正常眼三组人群的筛板形态参数差异,探讨三组患者筛板形态参数与人群背景特征、眼球生物测量参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视野参数的相关性和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用海德堡SD-OCT的EDI模式测量的筛板形态参数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生理性大视杯(PLC)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rapamycin)早期干预对巨噬细胞极化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纤维化(Retinal Fibroplasias,RF)的影响及其具体表现;研究在雷帕霉素早期干预下 iNOS、CD206、p-mTOR(Ser2448)、p-Akt(Ser473)、p-s6(ser235/236)及 TGF-β1 等因子在 DR 小鼠视网膜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变化,探讨其在巨噬细胞极化过程中对糖尿病视
[目的]系统评价TACE联合索拉菲尼与单独应用TACE对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安全性与有效性,并讨论其降期转化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计算机系统地检索中外文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维普期刊、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寻找对比TACE联合索拉非尼与单独使用TACE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的文献。整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提取数据。运用Rev
[目 的]通过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小鼠疾病模型的建立以追踪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发病过程中小鼠角膜内淋巴管增生规律,以探究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病程转规与淋巴管生成关系,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方 法]使用角膜环钻对BLA/C小鼠角膜中央上皮制造规律圆形缺损,实验组小鼠右眼接种1型单纯疱疹病毒,左眼接种等体积DMEM培养液,另取一组小鼠双眼接种同等体积为空白对照组。使用裂
[目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因肿瘤本身导致的免疫缺陷及治疗后粒细胞减少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但同时因免疫系统受抑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发热常常是唯一临床表现。因此造成了临床工作中重症感染患者不能被及时发现,延误治疗,这也是导致血液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如何通过有效的实验室检查从感染患者中区别出重症感染患者,从而使他们获得及时、强有力的抗感染治疗以提高生存率;本文就目前临床相关感染指标检测,探讨PC
[目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均为髓细胞恶性肿瘤,难以治愈且较多容易复发。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属于一种去甲基化药物(hypomethylating agents,HAMs),其本质为 DNA 甲基转移酶抑制剂(DNA methyltransferase
[目 的]回顾性的分析对于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巩固维持治疗中,阿扎胞苷(Azacytidine,AZA)药物对于巩固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观察。[方 法]收集分析40例自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包含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呈贡分院)血液科收治的接受巩固维持治疗并可评估疗效的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
[目 的]探讨实验室常规凝血指标与早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与病理特征的关系,以期为早期结直肠癌的诊疗提供参考。[方 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科研设计,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为早期大肠癌的患者共384例,分别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首发症状、病变部位、组织病理、外周血凝血指标及肿瘤标志物(PT、PTR、FIB、TT、A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