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长期给药对前列腺癌PC-3细胞体外增殖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细胞在含有不同浓度VPA(0、1.0、4.0、8.0mM)培养基中培养96小时(短期)和2周(长期),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分析(MTT)法测定吸光度A绘制生长曲线观察VPA对细胞生长的抑制,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不同浓度VPA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SPSS12.0软件,各项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1)短时间给药(96h)各浓度VPA与对照组相比,A值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1.0mM VPA组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吸光度A值,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0mM、8.0mM VPA对前列腺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细胞的抑制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呈现出剂量一时间依赖性关系。(3)通过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DNA倍体检测显示VPA主要是将前列腺癌PC-3细胞阻滞于G1/G0,期(P<0.01)。结论丙戊酸短时间给药无论低浓度还是高浓度下均不能抑制PC-3细胞的增加VPA干预具有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的作用,该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关系;其抑制PC-3细胞的最佳浓度为4.0mM,最佳作用时间为超过10日;VPA能够使前列腺癌PC-3细胞停滞于G1/G0期。目的观察VPA长期给药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3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观察VPA对PC-3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VPA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前列腺癌PC-3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移植于4~6周龄的裸鼠皮下,随机分为对照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含0.4%VPA饮用水,而对照组给与纯的饮用水。每隔2天测量肿瘤体积一次,荧光偏振免疫法每周检测VPA血药浓度一次,每2周检测裸鼠肝功、血常规一次。给药4周,脱颈处死所有裸鼠。取裸鼠移植瘤组织,免疫组化检测乙酰化组蛋白3(Ac-H3)、p21WAF1/CI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Ki67表达,应用Leica Qwin彩色图像分析系统作阳性细胞计数和图像的定量分析。Western blot检测Ac-H3和p21WAF1/CIP1、VEGF蛋白的表达,以β-actin的表达作为对照,计算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相对光密度,相对光密度=目的带强度/β-actin强度。进行统计学分析。Tun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RT-PCR检测VPA对VEGF表达的影响。肿瘤体积以平均值±标准差(M±SD)表示,肿瘤抑制率%=(1-治疗组瘤平均体积/对照组瘤平均体积)×100%。采用SPSS12.0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结果表明用药1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体积存在明显差异,对照组肿瘤体积大于治疗组,肿瘤生长抑制率为77.27%。实验过程中及实验结束时检测血常规、肝功能均未发现异常,VPA血药浓度21.46±14.25mg/L。免疫组化检测发现治疗组AC-H3、p21WAF1/CIP1表达强于对照组,而治疗组Ki67表达弱于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治疗组Ac-H3表达显著增加,Ac-H3/β-actin光密度的比值从0.11±0.10增加到0.84±0.11,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p21WAF1/CIP1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21WAF1/CIF1/β-actin的光密度比值从0.05±0.0056增加到0.78±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VEGF表达显著降低,VEGF/β-actin的光密度比值从1.60±0.25降低到0.10±0.08,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结果表明VEGF在治疗组表达明显低于治疗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Tunnel法检测发现治疗组平均每个视野中凋亡细胞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0.01)。结论(1)VPA长期给能够药抑制PC-3细胞移植瘤生长;(2)VPA使Ki67的表达降低,诱导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从而使肿瘤增殖率降低,抑制肿瘤的生长;(3)VPA长期给药具有明显的脱乙酰化酶抑制活性,上调AC-H3、p21WAF1/CIP1的表达;(4)VPA也可以减少癌细胞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影响肿瘤的血管生成,该作用与VPA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