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倾斜的MRI测量参数比较及MRI T1-map技术在早期髌骨软化症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ing_63427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髌骨倾斜的MRI测量参数比较目的:探讨髌骨倾斜角(Patellar tilt angle,PTA)、外侧髌股角(lateralpatellofemoral angle,LPA)及倾斜角(tilt angle, TA)3个反映髌骨倾斜的参数在髌股关节紊乱中的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51例(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龄14~30岁,平均25.7岁)临床诊断为膝前区疼痛,并行常规MRI检查除外其它非髌股关节紊乱引起膝前区疼痛因素(如:外伤、髌腱或股四头肌肌腱炎、滑囊炎及滑膜炎、脂肪垫综合症、滑膜皱襞综合症、半月板损伤、滑膜及半月板囊肿、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剥脱性骨软骨炎、二分髌骨等)的患者筛选出MRI横轴面上可疑髌骨倾斜84个膝关节,对84膝进行随机分为A、B、C三个组,A组30膝,B组26膝,C组28膝。在屈膝20°、30°两种状态下分别行MRI扫描,A、B、C三组均采用西门子3.0T或1.5T超导型MRI扫描仪进行以髌股关节为中心的横轴面MRI扫描。屈膝20°时,对A组测量PTA及TA的大小,对B组测量LPA及TA的大小,对C组测量TA的大小,并按照传统划分髌骨倾斜的标准,具体标准如下:PTA开口向外为正值,开口向内为负值,小于等于0°为髌骨向外侧倾斜;LPA开口朝外为正值,开口向内为负值,小于8°为髌骨外侧倾斜;TA开口向内为正值,正常值应该小于10°,大于或等于10°为髌骨外侧倾斜。分别计算屈膝20°时A组测量PTA对髌骨倾斜的检出率、B组测量LPA对髌骨倾斜的检出率以及C组测量TA对髌骨倾斜的检出率,并计算出测量TA对A、B、C三组的总检出率。屈膝30°状态下,分别测量A、B、C三组的TA大小并计算出TA对髌骨倾斜的总检出率。应用χ2检验对A、B、C三组进行髌骨倾斜检出率的比较;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对屈膝20°和30°两种屈膝状态下测量的TA大小进行比较,同时进行两种屈膝角度测量TA对髌骨总检出率的比较。结果:屈膝20°状态下,A组30膝中测得22膝髌骨倾斜的PTA角度在-9°~0°之间,平均为-3.8°,其余8膝PTA角度在5°~14°之间,平均为9.5°,测量PTA对髌骨倾斜的检出率为73%(22/30);B组26膝中测得10膝髌骨倾斜的LPA角度在1°~7°之间,平均为4.8°,其余16膝LPA角度在9°~17°之间,平均为14°,测量LPA对髌骨倾斜的检出率为38%(10/26);C组28膝中测得22膝髌骨倾斜的TA角度在11°~18°之间,平均为15.2°,其余6膝TA角度在3°~9°之间,平均为5.6°,测量TA对髌骨倾斜的检出率为76%(22/28)。PTA、LPA、TA三种测量方法的对髌骨倾斜的检出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与LP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TA检出率高于LPA。TA与LP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TA检出率高于LPA。PTA与T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认为PTA和TA的检出率相似。84个膝关节屈膝20°时所得平均TA值为(13±3.7)°,检出率为64%(54/84);30°时所得平均TA值为(14±2.1)°,检出率为49%(41/84),统计学分析屈膝20°和30°之间TA值有显著差异性(P<0.05),屈膝20°时测量TA对髌骨倾斜的检出率高。结论:PTA和TA测量方法对髌骨倾斜的检出率相似,测量PTA和TA检出率均高于对LPA的测量;屈膝20°时测量TA较屈膝30°更有利于髌骨倾斜的检出。第二部分探讨MRI T1-map成像技术在早期髌骨软化症中的诊断价值目的:探讨应用MRI T1-map成像技术评价早期髌骨软化症的可行性。方法:按照髌骨软化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并结合早期髌骨软化症的MRI诊断标准诊断为早期髌骨软化症的患者26例(男性11例,女性15例,年龄16~30岁,平均24.1岁)并行常规MRI检查除外其它引起膝前区疼痛因素(如:外伤、髌骨或股四头肌肌腱炎、滑囊炎、脂肪垫综合征、滑膜皱襞综合征、髂胫束摩擦症候群、半月板撕裂、滑膜及半月板囊肿、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剥脱性骨软骨炎、神经瘤源性肿瘤、交感神经营养不良、二分髌骨等)。对26例早期髌骨软化症的患者和14例健康志愿者(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23~28岁,平均25.7岁)均采用西门子3.0T MR超导型扫描仪进行横轴面髌骨MRI T1-map成像及3D-DESS成像技术扫描。分别观察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髌骨软骨T1-map彩图的色彩变化,并测得两组的T1值,应用秩和检验对所得T1值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中14例髌骨软骨各层面各部位在T1-map上呈均匀的蓝色区域,同时髌骨横轴面3D-DESS上软骨信号均匀;病例组中有8例髌骨软骨在T1-map出现较多的浅绿色区域,T1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同时髌骨横轴面3D-DESS上软骨内可见条状及点片状高信号;16例呈均匀分布的蓝色区域,但T1值增高,但髌骨横轴面3D-DESS上软骨内信号均匀;2例T1-map呈均匀的蓝色,T1值正常,3D-DESS上软骨内信号均匀。正常对照组髌骨软骨的平均T1值为(1188.1±71.4)ms,病例组髌骨软骨的中位T1值为1272.5ms(1226.8,1406.6)ms,统计学分析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髌骨软骨T1值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1-map成像技术可以发现有或者没有形态学改变的髌骨软骨内组织成份的变化,对早期髌骨软化症的诊断和监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非监禁刑在刑罚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非监禁刑罚执行是其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我国的非监禁刑主要有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几种形式,其执行工作由公安机关
稳相系统在精密相位测量中是必不可少的,各种测量系统的发展,对相应的稳相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工作所研究的内容“XX相位控制及稳定系统”是课题“XX接收机测试系统”的一
碳化硅(SiC)材料具有宽禁带、高临界击穿电场、高热导率、高载流子饱和漂移速度等优良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在高温、大功率、高频和抗辐照等领域的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基
介绍常德“三中心”的设计背景、方法和成果,由《桃花源记》的历史传说为设计脉络,通过现代的建筑空间诠释传说中的理想意境,达到建筑和景观一体化的空间效果。 This paper
随着现代物理学、微电子、计算机和惯性技术的发展,微硅机械陀螺仪以其独特的优点成为惯性传感器的一个发展方向,在军用、民用技术和汽车工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微硅机械陀螺
本文通过比较几类WDM复用器件,指出各自的优缺点。基于体光栅严格的波长与角度选择性,提出了一中制作波分复用器的新方法—体全息光栅波分复用法,并就该器件的设计原理、制作方
半导体二维光子晶体由于其平面内的光子能带特性和与半导体平面加工工艺相容的特性,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由于光子晶体对电磁场态密度的调节能力,使得其在实现对自发辐射的控
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简称FBG)是光通信和光传感领域的重要基本器件之一。随着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发展,取样光纤光栅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已成为目前关于FBG的研究
全域旅游,作为一种崭新的旅游发展理念从提出到践行一直都备受关注。从提升旅游者体验的角度,借助网络大数据平台,为当下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即通过大数据资源
在以往学术论文语篇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针对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这一亚体裁提出了它的研究原则,并运用这些原则对英汉论文摘要进行了分析。根据学术论文摘要的交际目的与功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