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美丽中国,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必须研究生态文明道德伦理建设。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之忧,深存于道德伦理之中。人口的不断增加,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自然生态资源被不断地攫取,生态环境也变得日益恶化,形成全球性生态危机。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全球性生态问题迫使人类开始对过去的行为进行反思,并提出了生态伦理思想。我国对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道德伦理建设日益重视。党的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内涵和核心要求,规划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社会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强烈。然而,我国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道德伦理建设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国生态文明道德伦理建设必须加强基础建设,应当优化经济发展理念,转变生态伦理思维,强化法制体系作用,完善监督监管体制。同时,从强化生态伦理宣传教育、加固生态伦理政策支持、健全生态伦理法制准绳、完备生态伦理问责机制等方面,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伦理体系。在我国生态文明伦理建设过程中,还需注意科学技术中的环境伦理问题,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问题,人口与环境伦理问题,消费方式中的环境伦理问题等。我国生态文明道德伦理建设必须充分结合实际,改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寻求平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德伦理。本研究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第一章为引言,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章为生态伦理和生态文明概述,主要包括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伦理理论的概述。第三章论述了我国生态文明道德伦理建设发展历程及重大意义,介绍了我国生态文明道德伦理建设的发展历程,以及加强生态文明道德伦理建设的重大意义。第四章梳理了我国生态文明道德伦理建设的基本现状,总结了我国生态文明道德伦理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第五章提出了我国生态文明道德伦理建设的基本途径,包括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秉持的伦理思想,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伦理体系,以及我国生态文明道德伦理建设的长效机制。第六章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