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灾难性气候现象日趋常态化、破坏性增大化,各国政府和学者都对其产生的原因和机理进行了关注和研究。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全球性气候变暖会导致灾难性气候出现。而全球气候变暖又与温室气体排放有密切的关系。作为主要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一直是学者进行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湖北省作为典型的中部省份,也是中部崛起战略的主要实施地,近些年经济发展迅速,对其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从分析湖北省化石能源消费结构以及各类化石能源历年的消费状况入手,根据化石能源消费数据以及碳排放计算方法和参数计算得到湖北省1980~2009年碳排放数据。受STIRPAT分析框架的启示,论文将碳排放影响因素归为人口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并系统的分析了各个因素影响碳排放的作用路径和机理。在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计量分析得到了两个含有前一期碳排放影响的短期碳排放模型和两个不含前一期影响的长期碳排放模型。由于,长期碳排放中,能源消费结构固定不变的假设已经不在成立,因此,将能源消费结构变量(B项)引入长期碳排放模型中,并分析了修正后的长期碳排放模型中各变量的趋势和对碳排放造成的影响。研究显示:短期碳排放模型中,碳排放水平受到人口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和上一期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并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碳排放强度变动引起的碳排放变动最大。长期碳排放模型中,能源消费结构直接影响碳排放水平。剔除了上期碳排放对当期的影响,并将上期碳排放对当期的影响归结到三大碳排放影响因素之中,因此,导致了各指标的系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即各影响因素的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同时,论文拟合了湖北省人均碳排放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结果显示湖北省人均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倒U曲线存在。最后,论文提出了鼓励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水电,加快电网建设和改造以及继续加快湖北省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转型,特别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