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温浴试验的方法探讨试验前后2型糖尿病患者足趾趾底动脉血流参数是否改变,进一步探讨超声结合温浴试验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足趾末端血液微循环反应性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以期寻找评价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内皮损伤的新方法。 材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60例在我院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并同时选取30例在年龄和性别上匹配的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病例组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并将其分为两个亚组,病例A组为无血管并发症组,病例B组为微血管并发症组。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所有被检者右下肢动脉行超声检查。先由上而下检查被检者右侧股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的血流通畅情况,然后检测所有被检者右侧第一足趾胫侧趾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速度(EDV)以及阻力指数(R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然后将右足全部浸入40℃的恒温水中5分钟后重复以上操作。所有参数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并记录,计算PSV变化率(△PSV)、EDV变化率(△EDV)及RI变化率(△RI)。将糖尿病组患者的右侧第一足趾胫侧趾底动脉的△PSV、△EDV及△RI分别与糖尿病患者的病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1.温浴试验前后血流参数分析:(1)组间比较:病例A组温浴试验前右侧第一足趾胫侧趾底动脉的PSV、EDV略低于对照组,RI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病例A组温浴试验前右侧第一足趾胫侧趾底动脉的PSV与EDV均高于病例B组,RI均低于病例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浴试验后病例A组与病例B组右侧第一足趾胫侧趾底动脉的△PSV、△EDV及△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例B组右侧第一足趾胫侧趾底动脉的△PSV、△EDV及△RI低于病例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温浴试验后对照组、病例A组及病例B组右侧第一足趾胫侧趾底动脉的PSV、EDV均高于温浴试验前,RI均低于温浴试验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临床资料及实验结果的比较:病例A组、病例B组及对照组被检者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温浴试验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率(HR)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A组患者的病程短于病例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A组与病例B组患者的FBG、HbA1c、TC、TG及LDL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B组患者的HbA1c、TC、TG以及LDL均高于病例A组(P<0.05)。 3.单因素相关分析:糖尿病组患者右侧第一足趾胫侧趾底动脉的△PSV、△EDV及△RI依次分别与糖尿病组患者的病程、FBG、HbA1c、TC、TG及LDL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足趾趾底动脉的△PSV、△EDV及△RI均与病程、FBG、HbA1c、TG、TC、LDL呈负相关。 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糖尿病组患者右侧第一足趾胫侧趾底动脉的△PSV、△EDV及△RI分别与糖尿病组患者的FBG、HbA1c、TC、TG及LDL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糖尿病患者足趾趾底动脉的△PSV、△EDV及△RI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和HbA1c。 结论: 1.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患者的趾底动脉温浴试验后血管反应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说明无血管并发症组患者存在足趾末端微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2.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患者的趾底动脉温浴试验后血管反应性明显低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说明存在微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足趾末端微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较无血管并发症组严重。 3.本研究表明病程越长及HbA1c水平越高,趾底动脉血管内皮受损越严重,因此对于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重视改善微血管内皮功能。 4.超声结合温浴试验可作为一种进一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微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新方法,从而对糖尿病引起的趾端微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做出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