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污水处理厂总氮提标的运行优化及外碳源调控技术研究

来源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h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污染物排放标准日益严格,总氮已成为大多污水处理厂执行新标准的主要制约指标之一。总氮的去除依赖生物转化过程实现,其中的生物反硝化效果直接与污水中碳源类别和含量(C/N比)有关。因此,管理提标和工程提标是城镇污水厂总氮去除提升的两种相辅相成的途径。投加外碳源成为提升寡碳源污水脱氮效果直接有效的方法,但传统碳源(液体药剂)在投加成本、释碳效能、利用高效性以及出水水质稳定性保障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近年来,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固体碳源性能优良、价格低廉,能提高反硝化效率,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基于太湖流域某改良AAO工艺污水处理厂低碳源污水处理中脱氮提质增效问题,进行了原水超越进入缺氧池辅以乙酸钠投加(M2)与单独投加乙酸钠(M1)的2种工况对比研究,在对该污水处理厂原水中内碳源充分挖潜利用的基础上,开展了玉米芯固体碳源的碳氮释放能力、浸出液组分等分析;通过玉米芯添加的模拟废水SBR反应器小试实验,探究了不同投加量、进水p H值对脱氮效果的影响;进而,基于污水处理厂的实际废水,开展了玉米芯作为固体外碳源的连续流AAO反应器实验研究,分析了内回流比、好氧池溶解氧对运行效果的影响,以及缺氧池活性污泥的脱氮动力学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进行了两种方式(M1和M2)补充碳源的生产性实验研究,开展了主体单元主要水质指标、污泥性能及微生物特性的检测。两种方式下,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约为90%和99%,出水平均浓度均低于“苏州特别排放限值”,出水中总氮平均浓度分别为7.99、12.35 mg/L且差异显著(P<0.05),均优于一级A标排放标准,但原水超越补充碳源的方式难以稳定满足“苏州特别排放限值”的要求;微生物群落特征分析表明,不同方式未显著影响活性污泥微生物多样性与功能菌属丰度,原水超越将进水中的原生碳源较好地挖掘利用。M2处理成本较M1降低约0.20元/m~3污水。(2)对玉米芯固体碳源的释放特性进行研究。综合考虑“苏州特别排放限值”与较高的能耗,探索了农业废弃物玉米芯作为外碳源的可行性。玉米芯中可溶性物质在144小时内几乎全部释放,浸出液中COD累积释放量为97.55mg/(L·g),氮素累积释放量仅为0.69 mg/(L·g),不会增加污水处理系统的氮负荷,释放实验中色度最高值约为36倍;浸出液中各金属元素的含量较低,且含有大量低分子量酯类、醛类、酮类等物质,其结构较为简单,易于被微生物代谢利用并实现生物脱氮的强化。(3)对玉米芯装填的低C/N模拟生活污水SBR反应器脱氮性能进行研究。玉米芯固体碳源最适投加量为15 g/L,实验条件下,出水总氮、氨氮和COD平均浓度分别为6.16 mg/L、0.75 mg/L、28.09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47%、97.32%、73.25%,固体碳源的有机物释放量与脱氮微生物的消耗量达到动态平衡,实现处理效果的最优化。不同的进水p H条件下,出水氨氮、COD和硝酸盐氮的去除情况未随进水p H的不同而发生明显波动。(4)对玉米芯装填的实际废水连续流AAO反应器脱氮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中生物强化脱氮碳源投加的适宜方式为乙酸钠+玉米芯,该系统稳定运行的适宜控制条件为:玉米芯装填2.5 g/L、乙酸钠液体25 m L/d、R=200%、好氧池末端DO=2.0 mg/L,此时总氮的去除率最高可达80%以上,氨氮与COD的去除率高于90%。缺氧池活性污泥脱氮动力学分析发现,整个反硝化过程呈现出不同速率的阶段,悬浮污泥与玉米芯体系中微生物对原水中碳源与玉米芯碳源的利用效率存在差异,缺氧池中形成了由两者组成的可快速持续脱氮的污泥体系。本课题来源为企业委托横向科研项目“污水处理厂提标关键(总氮)对策与研究(ws 03 2020 fw 096)”,依托实际城镇污水处理厂TN提质增效展开了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优化及外碳源调控技术研究,课题研究可为城镇污水处理厂TN提标的管理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具有良好的实际意义。
其他文献
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2019年11月19日发布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中指出:以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汾湖“一河三湖”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对元荡湖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国内对元荡湖水环境相关研究较少,且往往只重视岸边污染源对元荡湖水环境的影响,忽略元荡湖自然属性以及淀山湖顶托作用对水环境的影响。本文基于此背景,运用EFDC水环境模型,结合元荡湖的水文气象、自然
学位
硝基苯结构稳定,是一种典型的难降解有机物,进入水环境后易在水底持续累积,进而对生态环境与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硝基苯常用的处理方法有零价铁还原法、铁碳微电解还原法和直接电还原法等,虽然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但都存在二次污染和耗能过大等的缺点。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在降解污染物的同时产生电能,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污染物处理技术,发展前景广阔。因此本研究通过制备藻炭修饰电极,提高MFC的产电性能与阴极还
学位
与传统的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相比,厌氧氨氧化等新型脱氮工艺因具有着节约碳源、能耗低、污泥产率低等特点而备受关注,这些新工艺均需要以亚硝酸盐的高效积累为前提。然而,氨氧化菌(AOB)生长缓慢、细胞产率低、对环境变化敏感等特点导致实际运行中亚硝酸盐难以积累,限制了新型脱氮工艺的推广。另一方面,颗粒污泥是由微生物的自凝聚作用而形成的特殊生物膜,拥有良好的微生物截留性能,对于生长缓慢的硝化菌的富集具有重要
学位
本研究在一体式厌氧折流板反应(ABR)和连续搅拌反应(CSTR)反应器中分别建立了反硝化除磷(DPR)和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PDA)工艺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和硝酸盐废水,通过调控进水条件和外加碳源的COD/NO3--N比,探明工艺最佳脱氮除磷性能运行条件。此外,通过提升进水氮负荷,明确DPR+PDA工艺抗负荷冲击能力和脱氮除磷效能,以期为经济高效的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和硝酸盐废水提供可行方案。主要研究成
学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调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大。空调的大量使用,进一步拉大了电网峰谷差,而空调蓄冷技术是实现电网“移峰填谷”的有效手段。制冷剂水合物作为一种蓄冷介质,虽然具有蓄冷密度大、蓄冷温度适中等优点,但同时存在着诱导时间长、过冷度大以及生成随机性大等问题。因此,制冷剂水合物生成促进技术成为了蓄冷空调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实验测量制冷剂水合物生成诱导时间和蓄冷密度,研究了多种纳米材料及其复
学位
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作为极具有研究与潜在工程应用价值的新型生物脱氮工艺,成为了当前污水生物脱氮领域众多热点研究课题之一,吸引了诸多学者的关注。本论文首先实现了PD/A-IFAS工艺的快速启动,同时研究了大分子碳源驱动下该工艺的运行特性;其次,利用An HA-PD/A工艺实现了生活污水和硝酸盐废水中碳氮污染物的同步和高效处理;最后,研究了氮负荷冲击下该耦合工艺的运行特性,为未来低碳比废水的高效处
学位
目的 探讨中药逍遥散在月经不调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110例月经不调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药逍遥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的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
期刊
镉(Cd)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日常生活中的重金属元素,其污染具有隐蔽性、持久性和生物易积累性的特点,因此Cd污染修复一直是环境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植物修复是一种原位修复技术,兼具广谱性和可持续性的特征。本文基于前人研究发现的植物Cd胁迫形态学和生态毒理学响应特征,以Cd耐性植物黑麦草为供试植物,Cd污染水体为目标污染源,通过向其中添加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亚精胺(Spd),定量研究Spd介导Cd胁
学位
本课题采用厌氧氨化和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SNAD)组合工艺处理含二甲基甲酰胺(DMF)的高有机氮工业废水,通过对SNAD工艺启动策略以及组合工艺工况调控研究,充分利用废水原水碳源,提升脱氮效能,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系统功能微生物变化情况,以期为厌氧氨化-SNAD工艺应用于DMF废水的工程推广提供技术指导及理论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SNAD工艺的快速启动和脱氮效能优化。
学位
本课题为实现城市污水和硝酸盐废水节能高效脱氮除磷去碳目的,采用厌氧折流板-膜生物反应器(ABR-MBR)连续流进水方式运行反硝化除磷(DPR)-两级式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PD/A)工艺,通过调控运行工况实现组合工艺的快速启动,同时研究COD/NO3--N以及总氮(TN)、有机负荷提升对工艺的稳定性和脱氮效能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本研究以人工模拟城市污水(NH4+-N:60 mg/L,COD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