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巴塞尔到华盛顿,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家定期聚会,交流思想,探讨共同关心的问题。也许这种定期聚会有助于解释货币政策制定策略的改变——70年代货币增大目标的采纳,80年代降低通胀的努力,以及近来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推动——在许多国家几乎同时出现。无论这些改变的起源,对一个国家以及整个世界经济来说,中央银行在理论及实践上的重大改变都非常重要。在本文,讨论一种货币政策的新框架——通胀目标法,近年来,它已在中央银行家和货币经济学家中引发极大的兴趣和争论。 一、本文的研究意义 90年代以来,通胀目标法从各种形式被一些工业国家采用,包括加拿大、英国、新西兰、瑞典、澳大利亚、芬兰、西班牙。在德国和瑞士长期执行的货币政策中,也包含着通胀目标法的主要成分,尽管其本国货币当局并不承队(这将在第三章详细讨论)。在美国,通胀目标法已被一些有影响力的政策制定者所倡导,并已在议会中提交相关法案。如通过,则物价稳定将成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在欧洲,《马约》已明确规定将物价稳定作为欧洲中央银行的首要目标。 通胀目标法的含义正如其名,即保持低且稳定的通胀率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由于存在一个明确的通胀目标,因此增强了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连贯性,并相应增加了货币当局的责任心和可信度,也有助于形成合理的通胀预期,从而降低货币政策的成本。 通胀目标法的实施,已明显降低了采用此法国家的通胀率。本文将对这一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研究分析。这种分析的意义在于,它指出了我国货币政策现在已经遇到和今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展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思路和途径,这对提高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水平无疑是有益的。特别是,中外宏观经济环境虽然尚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从长远的观点看,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化的宏观经济环境的形成,中外货币政策的“共性”也会越来越多,基于发达市场经济的宏观理论的借鉴意义也会越来越大。 二、本文的研究框架 第一章从货币政策体系及理论的演进过程入手,分析了通胀目标法作为货币政策新实践的理论及社会经济实践的背景。第二章从理论上讨论了通胀目标法的含义,解释通胀目标法作为货币政策框架所具有的优势。第三章关注通胀目标法在实践中的一些细节,同时,讨论一些有关争议,并得出通胀目标法有效性的结论。第四章结合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现状,探讨通胀目标法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