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偏头痛是目前临床上常见且具有遗传特性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严重的负担。深入研究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积极探索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是当前偏头痛诊治中的重点和难点。离子通道和皮层扩散性抑制(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CSD)在偏头痛中始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干预离子通道、抑制CSD已经成为预防偏头痛的新靶点。越来越多的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多种药物可以抑制CSD的频率及振幅,降低头痛的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尽管已有四类药物用于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包括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三环类抗抑郁药、β–受体阻滞剂及抗癫痫药物,但是对于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释。因此本课题从离子通道的角度研究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AMI)对皮层神经元钠离子通道的作用,为偏头痛的预防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靶点。目的:观察AMI对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电压门控型钠通道电流(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 currents,INa)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膜片钳技术,采用全细胞记录模式(whole-cell patch clamp)记录0.1、1、10、20、50μM AMI加药前后的INa;采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 time RT-PCR)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皮层神经元钠离子通道各亚型的mRNA表达量。结果:AMI浓度依赖性抑制大鼠皮层神经元INa(P<0.05),Hill方程拟合IC为8.32μM,Hill系数为0.46。10μM AMI显著改变钠离子通道的激活特性和失活特性:半数激活电压和激活斜率因子分别改变了13 mV和1.25(P<0.05);半数失活电压和失活斜率因子分别改变了23 mV和5.2(P<0.05);AMI延长钠离子通道的失活时间常数(P<0.05),但对钠离子通道的激活时间常数无影响(P>0.05)。real time RT-PCR结果显示:给予AMI 24 h,浓度依赖性抑制大鼠皮层神经元mRNA表达(P<0.05);10μM AMI在5 min、10 min及24 h对NaV1.1均有抑制作用,而对于NaV1.2的作用只是在5 min时有抑制作用,对NaV1.6的抑制作用存在波动性的变化。结论:不同浓度的AMI对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INa和钠离子通道各亚型mRNA均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AMI对INa的抑制主要通过影响钠通道的激活和失活动力学来实现的,对钠离子通道不同亚型的抑制作用呈现不同的特点。AMI对INa的抑制作用与抑制mRNA表达存在潜在的关系,这可能是AMI抑制CSD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