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后凸成形技术与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技术治疗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对比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ilxiao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发病人数逐渐增加。外伤、骨质疏松可引起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是脊柱外科中较常见的损伤。患者常伴有疼痛和功能障碍。以往针对无神经功能障碍的病人,传统的治疗为卧床,止痛,促进骨愈合,抗骨吸收等办法。但该方法效果差,缺陷较多。随着外科技术及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治疗单纯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目的: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和微创经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是目前关注的热点,相关报道较多。但对于两者在治疗单纯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疗效的对比研究少见报道。通过对两者疗效的比较,为今后临床治疗单纯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方案选择上提供临床依据,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PKP及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脊柱微创手术治疗的单纯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59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8例,年龄48~78岁,平均63.6岁。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A组PKP组31例,年龄48~78岁,平均63.5岁。病变椎体:T101例,T113例,T1212例,L18例,L27例;B组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组,28例,年龄49~74岁,平均63.8岁。病变椎体:T112例,T1210例,L110例,L26例分别记录59例单纯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的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疼痛评分、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术前术后cobb角及伤椎高度恢复率。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单纯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结果:1.PKP组术前VAS评分(8.03±0.75分)、术后VAS评分(1.81±0.60分);术前Cobb角(22.80±3.46°)、术后Cobb角(8.84±3.80°);伤椎术前高度(16.96±2.80mm)、伤椎术后高度(27.42±2.77)。术前术后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微创内固定组术前VAS评分(8.21±0.50分)、术后VAS评分(3.50±0.69分);术前Cobb角(21.80±2.99°)、术后Cobb角(3.93±1.72°);伤椎术前高度(17.14±1.93mm)、伤椎术后高度(30.03±1.50mm)。术前术后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PKP组及微创内固定组在术前VAS评分、术前Cobb角、术前椎体高度观测指标中,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   PKP组及微创内固定组在术后VAS评分、术后Cobb角、术后伤椎高度、椎体高度恢复率观测指标中,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1.PKP在治疗单纯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可有效缓解疼痛,纠正后凸畸形,恢复压缩椎体高度。术后止疼效果优于微创内固定组。   2.微创内固定在治疗单纯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可有效缓解疼痛,纠正后凸畸形,恢复压缩椎体高度。在纠正脊柱后凸畸形及恢复伤椎前缘高度效果上优于PKP组。   3.减少或避免PKP及微创内固定并发症关键是规范手术适应证及技术,术后正规系统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必不可少。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医学3D打印技术、三维重建技术在精准肝切除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6例复杂性肝脏肿瘤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1.探讨Doi分型指导关节镜辅助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可行性。  2.探讨何种Doi骨折分型适用于腕关节镜下进行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  方法:2014年8月-2018年8月,大连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