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导向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重构研究——以湖北为例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bq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金融供给问题突出。尤其是在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之后,农户和乡镇企业货款困难问题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农村的金融需求逐步发育,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为此,笔者通过实证调查检视了湖北农村地区的融资环境,剖析了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失衡,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进行多元化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的建构。初步得出结论如下:   第一,农户的金融需求。1.农户资金需求较为普遍、并且逐年上升。2.融资对象主要以亲戚朋友之间的无息友情借贷为主,正规的农村金融机构在湖北农村的作用非常有限。3.借贷方式不规范。4.农户的融资遵循一定的路径:即先内源融资后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偏好熟人借贷。5.不同农户(不同户型、不同收入等级以及不同意识)之间、不同经济地区之间的在融资需求程度、需求规模、借贷资金用途、满足需求程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6.无论是存款特征还是贷款结构和贷款规模,不同类型农户间的分化非常明显,表明今后农村资金市场的结构特征会越发突出。7.金融供给主体的缺失。各种金融机构之间的职能分工存在严重错位的现象,造成目前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少,缺乏合适有效的金融机构为农村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导致了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出现局部断层或空白,农村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第二,农村合作金融的供求失衡。农村合作金融的供求失衡不仅表现在供给总量的不足,更表现在供求的结构性断裂。同时研究认为这一失衡,一方面是因为外生合作金融的异化,另一方面是因为内生合作金融的发育不全和先天不足。这两个方面共同存在,导致了合作金融的功能障碍和供求失衡。   第三,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的重构。研究提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的重构格局应是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为主导和主体,以内生、外生合作金融为两翼,以农户现实和潜在的需求为导向和庞大基础,以国家政策、县域支付清算体系、同业拆解市场、信贷征信与乡土文化以及法律与社会保障体系等为重要支持的集微观主体,中观服务,宏观政策三维为一体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的新格局。
其他文献
中国的城市化正处于加速时期,城市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体,成为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要领域。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使城市化研究成为
学位
幼儿园的自然角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区之一,是他们观察和研究动植物的重要场所。查找我园在自然角创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让自然角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
期刊
伴随着改革开放后科教文卫事业的大力推广,尤其是2004年“村村通工程”的系统实施及家电下乡政策的逐项落实,电视在我国城乡各地已经得到大力普及,同样在我国湘黔少数民族地区电
TorkBuster扭力冲击发生器是联合金刚石公司的一项新产品,是针对某些地区地层岩石研磨性强,可钻性差,存在高压气层,机械钻速低等技术难点研发的钻井技术。TorkBuster扭力冲击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伴随着经济增长,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以及城市地区流动。城市农民工在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长足发展
每个学生的世界都是一个缤纷的世界,自己在这个世界里面编织自己的梦想。对于农村学生而言,要实现他们的梦想,接受教育是最便捷的渠道。然而通向梦想的路途中充满了荆棘,有的人挑
期刊
学位
“政策”是我们用以理解中国农村社会的核心概念。本文以征收农业特产税这一具体政策在山东A县D镇的实践过程为轴线,描述国家政策在农村地区充满“权益性行动”和“结构化”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