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过分重视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导致经济增长质量较低,在工业方面主要体现为低技术水平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排放高污染以及产业结构不协调等特征。这种高投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已经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构成了严重威胁。工业发展的转型升级,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提升要素供给和配置效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从根本上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促进工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整体优化提升。要素重置和产业结构变迁的结构分析方法有助于揭示工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原因。文章基于2000-2014年甘肃及全国工业分行业面板数据,通过构造工业结构变化度、结构变化的资本集约度等指标考察甘肃工业结构的变动趋向,并利用改进的Wurgler模型测算了样本期内甘肃工业要素重置效率,要素重置效率用各行业资本或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对生产率变化的敏感程度表示。文章最后探讨了甘肃工业的转型升级路径。实证研究表明,在2000-2014年间,中国工业结构呈现出由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密集型产业调整的趋势,尤其是向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器机械制造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进行调整,但同时期甘肃工业结构中资本密集程度加强,劳动力要素向煤炭采选业、石油开采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产业流动。甘肃大力发展资源、重化工等区域特色工业,产业资本不断深化,要素集聚能力不断加强,但这种规模导向的要素配置和工业结构调整在整体上呈现出―结构负利‖特征,生产要素向高生产率部门的流动缺乏效率,一些生产效率低下的部门占用了大量生产资源,技术密集型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比较落后。据此,本文做出以下讨论及建议:首先,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工业要素重置表现出明显的规模导向特征,大型国有工业企业占有较多优质资源,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需要从减少政府对要素资源的配置权力入手,加快要素市场改革,提高要素重置效率。第二,研究表明,甘肃工业中煤炭、冶金、烟草、电力等支柱产业的生产效率表现良好,要实现甘肃工业的转型升级,必须依托优势产业,围绕其产业链进行资源整合和要素重置,实现产业升级,增强竞争力。最后,以智能制造和物联网为基础―工业4.0‖概念正在悄然改变工业的生产过程和发展方式,工业发展战略应适时调整产业扶持内容,加强对高等教育和科研的投资,提高工业技术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