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舌三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患者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差别,从而为针刺治疗吞咽困难以及针刺介入治疗时机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研究方法:收集病例90例,根据患者病程并结合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分入急性期组,恢复期组,后遗症期组。三组患者在接受基础西医治疗、针灸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靳三针的“舌三针”。基础西医治疗包括脱水、降压、抗血小板凝集、脑保护、改善循环、控制血糖及对症治疗。针对患侧偏瘫肢体进行常规针灸治疗,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肩三针、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双)、足三里、梁丘、悬钟、太冲(双)。痰热腑实者加天枢、上巨虚;风痰瘀阻者加丰隆、血海;气阴两虚者加照海、气海。康复训练项目则主要包括摄食训练项目、吞咽训练项目、进食训练项目以及对食物的选择指导项目等。针刺“舌三针”后常规电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记录三组患者洼田吞咽能力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吞咽功能障碍中医评价量表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用于统计分析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舌三针”结合康复训练对于处于脑卒中不同期吞咽困难(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患者,相比较治疗前,均可改善洼田吞咽能力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吞咽功能障碍中医评价量表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组间比较,洼田吞咽能力评分,急性期组及恢复期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恢复期组与后遗症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恢复期组对洼田吞咽能力的改善均优于后遗症期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吞咽功能障碍中医评价量表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临床有效率分析,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疗效相似,均优于后遗症期组。通过对不良事件的记录,证实“舌三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舌三针”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无副作用。在急性期、恢复期早期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后遗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