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眼华鳊(Sinibrama),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鳊亚科(Abramidinae)华鳊属(Sinibrama),是千岛湖天然经济鱼类中产量最高的鱼类之一。其为何能在千岛湖中形成和保持优势,以及其在千岛湖食物网中的作用如何等都是生态学研究的极好课题,但相关的研究报道至今未见。实际上,由于千岛湖的渔业长期以来是以鲢、鳙放养为主,因此有关千岛湖天然鱼类的系统生物学、种群评估等研究十分少见。
为了解千岛湖大眼华鳊(Sinibrama)的种群状况,本研究于2008年7月至2009年4月在千岛湖采集到707尾标本,对大眼华鳊个体生物学特征、种群资源评估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参照对千岛湖生态系统的研究文献构建了千岛湖2008年的Ecopath模型。研究内容包括大眼华鳊个体的年龄、生长、繁殖生物学和食物组成,评估目前种群开发水平合理性以及以大眼华鳊为优势天然种类的千岛湖生态系统特征,从而对千岛湖大眼华鳊渔业生态学开展系统的研究,旨在为千岛湖天然鱼类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
1、以鳞片为材料进行年龄鉴定,结果表明种群的年龄分别由雌性0+~5+(1~6龄)六个年龄组和雄性0+~4+(1~5龄)五个年龄组组成,优势年龄组为1+~2+(2~3龄)龄,占总数的71.4%。鳞片边缘增长率从7月至9月逐渐上升,至9月达一峰值。以后逐渐回落,除了2月出现异常上升外,总体呈下降趋势,4月回落至最低值。体长范围为9.2cm~20.4cm,体重范围为18~195g;体长和体重生长关系式为W=0.0248L2.8985(r=0.9482);拟合的VonBertalanffy方程为:Lt=24.04(1-e-o.1477(t+2.8540)),Wt=249.38(1-e-o.1477(t+2.8540)2.8985,生长拐点年龄为4.35龄时,拐点体长、体重为15.74cm,73.13g。雌、雄性比为1.27:1,绝对繁殖力为1870-18665粒,平均6279粒,个体体长相对繁殖力平均为408±214.22eggs/cm,范围为134-989粒;个体体重相对繁殖力平均为98±40.49eggs/g,范围为38-215粒。调查期间,雌、雄鱼性腺成熟系数9月达到一峰值,分别为22.85%、12.56%,表明9月可能存在一个繁殖高峰。生长指标总体随年龄生长而下降,丰满度在3月达到峰值。个体绝对繁殖力与体重的相关性高于性腺成熟系数、体长和年龄,因此适宜用体重和繁殖力的关系来预测大眼华鳊的绝对繁殖力,千岛湖大眼华鳊食物组成以藻类、枝角类和桡足类为主要,优势种为硅藻门的舟形藻属、桥湾藻属、异极藻属、曲壳藻属和脆杆藻属。根据拐点体长、体重可知,此次渔获物样本的大部分个体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还未度过最佳生长期,目前存在过度捕捞的状况,应限制4龄以下个体的捕捞,继续保持现在的禁渔期,有利于该物种的自然资源的保护。
2、根据渔获物所做的种群全年补充量模型分析,千岛湖大眼华鳊全年繁殖呈现两个高峰,证明其有可能在全年的性腺发育中存在两次产卵期。大眼华鳊自然死亡系数M=0.4371year-1,千岛湖大眼华鳊总死亡系数Z=0.9955,捕捞死亡系数为F=0.5584year-1,初次捕捞体长(Lc)为12.76cm,开发率为E=0.5609。使用“刀锋法”模拟Beverton-Holt模型,得到相对单位补充量渔获量2D曲线,Emax=0.556,E0.1=0.465,E0.5=0.308。当前开发率E略微大于Emax,因此千岛湖大眼华鳊目前捕捞压力偏大。
3、构建了一个具有19个功能组,能够代表2008年以大眼华鳊为优势种的千岛湖生态系统特征的Ecopath模型,并通过EwE软件的基本分析和网络分析功能,对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系统发育等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大眼华鳊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表明,千岛湖生态系统由7个整合营养级构成,鱼类的生态营养效率多在0.9以上,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碎屑的EE值则较低,分别为0.759、0.228和0.475。千岛湖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和碎屑的能量转换效率分别为6.5%、7.8%,,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为6.5%。大眼华鳊的食物主要来自第Ⅰ和第Ⅱ营养级,其营养级位于第Ⅱ、Ⅲ、Ⅳ营养级,比例分别为76%、23.9%、0.668%。大眼华鳊的有效营养级(ETL)为2.24。大眼华鳊与团头鲂和虾类的猎物重叠度较高,分别为0.911和0.977,与草鱼、鲤、鲴类、鲫、团头鲂的捕食者重叠指数较高,分别为1.000、0.984、0.945、0.998、0.984。大眼华鳊对鲌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浮游植物、底栖生成者(如着生藻类)以及渔业对其种群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鲌类对其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大眼华鳊在该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中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占据着较为独特的生态位,并在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