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清初小说中的妇女行骗故事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fangjun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明社会在多方力量的交织影响之下,奸弊之象日滋,带有着暴露意义的骗文化成为此期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存在。一个更具时代意义的现象是妇女作为行骗者开始大量活跃在骗局故事中,从晚明的短篇小说“三言”、“二拍”、《欢喜冤家》、《型世言》、《杜骗新书》,到清初的中篇小说,都有集中描写妇女行骗的故事。本文即以晚明清初小说中的妇女行骗故事为研究对象,立足文本,从妇女们所表现的反常现象入手,全面分析其文学和社会价值。本文从文学的角度进入,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进行研究。绪论主要包括五方面:一,界定本文的研究对象。二,回顾明清之前的妇女行骗故事。三,对晚明清初小说中的妇女行骗故事进行概述。四,梳理前人对妇女行骗故事的研究现状。五,论述妇女行骗故事的研究意义。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晚明清初小说中的妇女骗术。首先以骗行性质为标准,将骗术分为恶骗计、善骗计两类,在其下分别作骗术归类。根据受骗者入局的最初手段,将恶骗计分了色诱引动、婚嫁欺诈、明交暗诱、暗度陈仓、假扮冒充、栽赃嫁祸六类。善骗计则分了以利诱敌、苦肉计、女扮男装、移花接木、将计就计五类。在分类过程中,介绍每类骗术的特点和实施手法。其次,讨论作者予以两类骗术中的褒贬态度和立意倾向。第二章主要论述晚明清初小说中妇女行骗故事涌现的原因。首先先交代妇女行骗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得出时代风气的恶化,和妇女在此期相对扩大的社交圈层是妇女行骗现象出现的时代原因。而家庭施加在妇女身上的压迫,及妇女自身的原因也是促使妇女行骗现象出现的关键原因。接着从男性作者的书写角度入手,从书写者对女性的偏见心理、书写者自身的游戏闲笔心理、书写者对才女的追悟心理三方面,分析了妇女行骗故事出现的文本原因。第三章主要论述晚明清初小说中妇女行骗故事的叙事艺术。首先,从全知叙事视角主导的叙事,和全知叙事视角与限知叙事视角转换的叙事两方面,分析了妇女行骗故事中的叙事视角。其次,从“省略与概要”和“预叙与倒叙”两个角度,分析了妇女行骗故事中的叙事时间。最后,从妇女行骗故事中的中心人物与辅助人物各自于情节展开方便的作用,分析了妇女行骗故事中的人物塑造艺术。
其他文献
在文艺广播节目中,文艺作品录音编辑的节目在文艺广播节目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电影录音剪辑就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在把视觉艺术转换成听觉艺术的过程中.它既作用于视觉又作用于听
一、蓝藻的危害按照危害性大小,大致可以分为微囊藻、螺旋藻、项圈藻、颤藻。其中以微囊藻的危害最大。微囊藻老百姓习惯称作蓝绿藻,夏季高温季节大量繁殖,在水表层形成一层厚厚
当今的21世纪已经成为以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新时期,数码印刷技术集中了电子计算机、网络、机械自动化、印刷技术、信息技术等多个不同领域中的成果,从而颠覆
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与生命内在精神本质存在一致性,艺术中的精神性来源于作者个人经历的主观感受,作者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主观情感的具象表现。其中焦虑情感对于生存有着重要意义,焦虑的存在是自我思考的证明,焦虑情感是一种个体力求挣脱枷锁的证明,在焦虑中我们不断重构精神世界,完成自我探索,这种思考与冲突的情感产物需要被叙述,需要被表现,而艺术表现是情感表达的形式之一。我们的不安与焦虑,似乎更多是关乎于生存,而非
额尔齐斯河是新疆第二大河流。也是我国唯一流人北冰洋的国际性河流,位于阿尔泰山南坡山前地带与准葛尔盆地北缘。由于盆地从东南向西北倾斜,所以额尔齐斯河沿着第四纪阿尔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