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明社会在多方力量的交织影响之下,奸弊之象日滋,带有着暴露意义的骗文化成为此期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存在。一个更具时代意义的现象是妇女作为行骗者开始大量活跃在骗局故事中,从晚明的短篇小说“三言”、“二拍”、《欢喜冤家》、《型世言》、《杜骗新书》,到清初的中篇小说,都有集中描写妇女行骗的故事。本文即以晚明清初小说中的妇女行骗故事为研究对象,立足文本,从妇女们所表现的反常现象入手,全面分析其文学和社会价值。本文从文学的角度进入,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进行研究。绪论主要包括五方面:一,界定本文的研究对象。二,回顾明清之前的妇女行骗故事。三,对晚明清初小说中的妇女行骗故事进行概述。四,梳理前人对妇女行骗故事的研究现状。五,论述妇女行骗故事的研究意义。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晚明清初小说中的妇女骗术。首先以骗行性质为标准,将骗术分为恶骗计、善骗计两类,在其下分别作骗术归类。根据受骗者入局的最初手段,将恶骗计分了色诱引动、婚嫁欺诈、明交暗诱、暗度陈仓、假扮冒充、栽赃嫁祸六类。善骗计则分了以利诱敌、苦肉计、女扮男装、移花接木、将计就计五类。在分类过程中,介绍每类骗术的特点和实施手法。其次,讨论作者予以两类骗术中的褒贬态度和立意倾向。第二章主要论述晚明清初小说中妇女行骗故事涌现的原因。首先先交代妇女行骗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得出时代风气的恶化,和妇女在此期相对扩大的社交圈层是妇女行骗现象出现的时代原因。而家庭施加在妇女身上的压迫,及妇女自身的原因也是促使妇女行骗现象出现的关键原因。接着从男性作者的书写角度入手,从书写者对女性的偏见心理、书写者自身的游戏闲笔心理、书写者对才女的追悟心理三方面,分析了妇女行骗故事出现的文本原因。第三章主要论述晚明清初小说中妇女行骗故事的叙事艺术。首先,从全知叙事视角主导的叙事,和全知叙事视角与限知叙事视角转换的叙事两方面,分析了妇女行骗故事中的叙事视角。其次,从“省略与概要”和“预叙与倒叙”两个角度,分析了妇女行骗故事中的叙事时间。最后,从妇女行骗故事中的中心人物与辅助人物各自于情节展开方便的作用,分析了妇女行骗故事中的人物塑造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