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3月2012年1月在甘肃省引大灌区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基地进行设施红提葡萄延迟栽培滴灌灌溉试验研究。试验共设六个处理,P1、P2、P3处理灌水定额分别为300m3/hm2、450m3/hm2、600m3/hm2;P4处理灌水定额为萌芽期450m3/hm2、抽蔓期300m3/hm2、花期300m3/hm2、果实膨大期600m3/hm2、着色成熟期600m3/hm2;P5处理灌水定额为萌芽期450m3/hm2、抽蔓期600m3/hm2、花期300m3/hm2、果实膨大期300m3/hm2、着色成熟期600m3/hm2;P6处理灌水定额为萌芽期450m3/hm2、抽蔓期600m3/hm2、花期300m3/hm2、果实膨大期600m3/hm2、着色成熟期300m3/hm2。试验结果表明:1.设施葡萄生育期内表层(010cm)土壤含水率变化幅度较大;萌芽期、花期控水对土壤含水率影响不显著,果实膨大期土壤含水率变化对灌水量较为敏感;土壤含水量受前期土壤储水量影响显著。2.设施葡萄各处理耗水量均随灌水量增加而显著增大,二者相关程度达极显著水平;总灌水量相同情况下,生育期前期灌水定额越小的处理耗水量越少;生育期耗水强度与灌水定额呈正相关,缺水对设施葡萄耗水强度抑制明显。3.设施内土壤表层(010cm)温度受大气温度影响显著,大气温度温差越大,土壤温度日变幅越明显,相反两者相关性越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温度缓慢向底层传递过程中对太阳辐射的滞后性逐渐变大,受大气温度影响逐渐减小。灌溉对土壤温度有一定程度的平抑作用,能够延迟气温对土壤温度影响。4.灌水对设施葡萄光合速率起决定性作用:灌水定额为300m3/hm2时,植物光合作用明显受到土壤水分抑制,光合作用日变化不明显;灌水定额大于450m3/hm2时,光合速率随灌水定额增加显著升高,具有明显日变化;灌水定额越大,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越大。5.不同灌水定额对设施葡萄蒸腾速率影响不同,灌水定额为300m3/hm2时,植株生长受到水分胁迫,蒸腾速率日变化幅度不明显;随着灌水定额不断增加,气孔导度逐渐增大,蒸腾速率随之增大,水分供应越充足,蒸腾速率随光强上升越快。6.设施葡萄新梢生长速度随灌水定额的增大而增大,但是达到一定阶段后,其增长速度与灌水定额的相关性逐渐减小;萌芽期不同灌水定额对葡萄新梢生长影响不显著;叶面积指数(LAI)高峰值出现在果实膨大期,抽蔓期水分亏缺对叶面积指数影响明显,但是后期及时增加灌水定额后,LAI与前期高水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7.设施葡萄着色成熟期进行一定程度的水分亏缺有利于果实糖分积累和葡萄着色(处理P6花青苷含量较高);果实膨大期水分严重亏缺不利于可溶性固物形成;抽蔓期进行水分亏缺影响树体生理生长,不利于营养物质吸收与积累。8.设施葡萄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减小;产量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灌水量的增多而显著增加;着色成熟期进行一定程度水分调控,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同时不显著影响产量;设施葡萄经济效益由产量、果实品质及水费成本等综合因素决定,一定条件下并不因产量的增加而提高,进一步体现了通过灌溉调节作物品质与产量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性。9.应用模糊定权的方法比较设施葡萄各处理的综合效益,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产量对葡萄综合效益贡献最大,其次是总糖量,这说明总糖量是决定葡萄品质的关键因素。湿度的权重位于各项指标中间,因此节水灌溉的同时,应兼顾设施内生态因子,包括灌水对设施内空气湿度、温度以及土壤温度等影响;以综合效益最大化原则确定处理P6为最佳灌水处理方式,依此制定设施葡萄滴灌灌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