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世界电影史,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电影蔚为大观。而从媒介的新闻报道中提取新闻事件并改编成电影,无疑是日常社会生活走进大银幕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我国,随着电影取材的多样化倾向和新闻报道日益丰富多元,取材于新闻的电影创作现象越来越成为电影体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电影与新闻两种媒介的融合互动关系越发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新闻改编电影成为了本文所尝试研究的对象。“场域理论”,作为法国著名学者布尔迪厄的重要学术成就,对当代人文社会学科有着普遍深远的影响,为我们观察电影、电影理论、电影现象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崭新的思路。很多学者都将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作为研究的对象,也有很多学者将该理论作为研究工具,用来分析当代的各种社会科学。本文旨在对我国新闻题材改编电影进行简单梳理的基础上,重点借助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以第六代导演的新闻改编电影为例,对我国新闻改编电影实践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提出我国新闻改编电影的现实困境和发展策略。具体的架构中,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对新闻改编电影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而后指出了本文的拟解决问题和创新点,同时提出了研究的方法、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对国内外新闻改编电影创作概况进行了概括性的梳理;第三章对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进行简单概括,以布尔迪厄场域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惯习、资本、场域)为理论支撑,以我国第六代导演的新闻改编电影为例,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我国“新闻改编电影场域”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以便更好的理解我国新闻改编电影的成因、叙事以及两种媒介的关系。同时借助布尔迪厄艺术场域的“败者为胜”理论对我国新闻改编电影进行分析,为其所处的经济困境进行探讨和解答;第四章则通过前文中场域理论和新闻改编电影实践的结合,提出了我国新闻改编电影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