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脑内感染性疾病是一组临床常见病,其致残率和病死率非常高,并且具有一定的误诊率。因此,这类疾病需要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所致的不良后果。已公认MRI是检测脑实质内局灶性和弥漫性感染病变最敏感的影像学手段,但新时期有无新特点,本地区尚未见到有关脑内感染性疾病分布情况及其MRI特点的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安徽地区住院病例脑内感染性病变的大致构成比和MRI特点,为本地区脑内感染性病变的临床和MRI诊断提供一定的指导。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间,行头颅MRI检查的患者中住院确诊为脑内感染的病例。详细统计病例资料,其内容包括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和MRI表现。MRI成像均在GE Signa Horizon 1.5T超导型全身核磁共振扫描仪上进行,采用头部线圈。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扫描轴位T1WI、T2WI和快速液体衰减反转回复序列,必要时加扫矢状位和冠状位T1WI和T2WI、弥散加权成像和T1WI增强扫描。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脑内感染性疾病患者分布构成比、病灶的部位、分布、数目、形态、信号特征、边缘、周围水肿、占位程度及强化情况。结果行头颅MRI检查7989人中,住院确诊为脑内感染性病变131人(占1.64%),其中病毒性感染96人(73.3%)、化脓性细菌感染20人(15.3%)、Whipple’s感染1人(0.76%)、结核性感染10人(7.6%)、血吸虫感染3人(2.3%)及隐球菌感染1人(0.76%)。96例病毒性脑炎中MRI检查发现脑部病变者65例,其中急性期62例、后遗症期3例,伴有脑膜炎者9例。阳性检出率为67.7%,其中未明确病原体的病毒性感染占85.4%。病毒性脑炎常为多发病灶(73.8%),同时累及两个脑叶(36.9%)、单叶(18.5%)及四叶(13.8%),以颞叶(53.8%)、额叶(44.6%)及顶叶(33.8%)灰白质交界区或灰质区受累最多见,主要呈斑片状(49.2%)及脑回状(27.7%)。T1WI病灶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FLAIR及DWI均为高信号。病灶边缘模糊,占位效应不明显或为轻度占位效应。增强扫描病灶表现以无强化(40%)和斑点状(27.7%)强化为主,13.8%的病例伴有脑膜强化。20例脑内化脓性细菌感染病例中脑炎期及脓肿形成期各为10例,3例患者伴有脑膜炎,病灶多呈单发(65%),累及单个脑叶(55%)及两叶(25%),常位于额叶(60%)、顶叶(55%)及颞叶(35%),同时累及灰质及白质区域。病灶以大片状(44.8%)及类圆形(34.5%)多见,边缘模糊,占位效应明显,在T1WI主要呈低信号、T2WI、FLAIR及DWI均为高信号。脓肿壁在T1WI主要呈等或稍高信号,在T2WI、FLAIR及DWI均为低信号。增强扫描以环状强化(58.6%)最常见。病毒性感染与化脓性细菌感染在病灶的好发部位、分布区域、病灶数目及强化特点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例Whipple’s感染患者,1年内多次接受影像学检查,首次MRI显示病灶多发于额、顶、枕叶,呈稍长T1、长T2信号,以灰质受累为主,灰白质均累及。病灶呈均匀结节状强化,周围水肿明显。多次复查MRI显示病灶数量逐渐增多、范围增大,部分病灶内出现坏死。最终MRI显示病灶衍变为两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脑梗死伴有脑皮层出血,局部脑膜强化。10例结核性感染中MRI检查发现脑部病变者8例,非成熟期结核瘤5例、成熟期结核瘤3例,合并结核性脑膜炎者6例,病灶阳性检出率为80%。本组MRI阳性结核瘤患者均为多发性病灶,多同时累及三个脑叶者(37.5%)、两叶及四叶均为(25%),部分结核瘤呈簇状分布,相互融合,难以检出具体病灶数目。病灶以顶叶受累最多见(87.5%)。结核瘤主要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类圆形,T1WI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呈低或稍高信号。FLAIR像病灶显示更为清晰。增强扫描病灶表现为环状或结节状强化,6例伴有脑膜强化。本组3病例脑内血吸虫感染均呈多发性病灶,额、颞、顶、枕叶及基底节区均有病灶累及,表现为大小不等结节状,部分血吸虫肉芽肿呈簇状分布,相互融合,形成团块状。病灶多累及灰白质交界区及脑深部灰质核团。血吸虫肉芽肿在T1WI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FLAIR及DWI上病灶呈高或稍高信号,中心区域为等信号。病灶边缘模糊,周围水肿明显。增强扫描血吸虫肉芽肿呈散在结节状或聚积呈团块状明显强化。1例脑内隐球菌感染MRI表现为右侧大脑半球并累及基底节区、丘脑团块状等T1、等T2信号,其内存在不规则长T1,短T2的低信号区。病灶边缘模糊,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FLAIR显示大片状高信号病灶内混杂低信号区。增强扫描呈团块状明显强化,其中心坏死及周围水肿区无强化,病灶局部脑膜强化。结论安徽地区脑内感染性疾病的分布以病毒性感染最常见,其后依次为细菌性感染、结核性感染、血吸虫感染和隐球菌感染。本研究中85.4%的病毒性感染病例仍然缺乏病原学证据,说明本地区病毒学检测水平有待提高,从而为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病原学证据。病毒性脑炎及结核瘤在常规MRI扫描均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当常规MRI扫描未发现病灶时,疑为病毒性感染者要加扫DWI序列,增强扫描在提高结核瘤检出率和鉴别诊断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应予以重视。综合分析病毒性脑炎与化脓性细菌脑炎好发部位、分布区域、病灶数目及强化特点的MRI表现特征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MRI是诊断脑内感染性疾病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提供早期、快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