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与运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解决一些领域公共产品短缺、公共服务效率不高的问题。这被认为是我国PPP模式开启的信号。2014年是我国PPP模式的探路之年,2015年则被称为我国PPP "元年"。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大力推广PPP模式。全国各省份也积极响应,纷纷推出发展PPP项目的计划。当前我国PPP项目数量之多,投资金额之大,单靠政府财政支出、银行贷款、企业自行筹集是难以满足的,需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PPP项目中社会资本的"进"与"退"同样重要,政府在积极吸引社会资本的同时,却忽略了对退出机制的完善。目前PPP项目对社会资本退出限制较严、途径有限,造成对社会资本的困扰,即使看到了 PPP项目带来的利益,但由于没有完善的退出机制,也会对PPP项目望而却步,持观望态度。完善的退出机制,将提高PPP项目资金的流动性,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PPP项目中来。PPP模式和资产证券化都属于近年在市场上出现的新兴事物,二者在许多方面都有天然的契合性。2014年,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将基础设施等不动产财产或不动产收益权纳入到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范畴,表明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有了政策方面的支撑。对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进行探讨不仅具有理论价值,同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准经营性PPP项目中引入资产证券化的方式,不仅增加资金的流动性,社会资本能快速收回投资成本,提高了社会资本参与准经营性PPP项目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丰富退出路径,以解决传统的PPP项目对社会资本退出限制较严、途径有限的问题,实现社会资本从PPP项目中顺利退出,平衡各地"重准入保障,轻退出安排"的情况,解决PPP项目"落地难"的问题。随着我国关于PPP模式和资产证券化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市场的实践,必然会产生更好的结合操作模式。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准经营性PPP项目的资本结构,从项目参与方的资金退出需求入手,结合项目的收益性和政策法律环境的分析,对比现有退出路径,探讨准经营性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实现资金退出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准经营性PPP项目资产证券化退出的关键性因素、操作流程等做出具体的设计,并提出存在的障碍,给出解决思路,希望能为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方式退出的实践有所借鉴。本文共分为六章,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及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说明了本文的内容框架和创新点。第二章是阐述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主要对PPP模式及资产证券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相关理论基础。通过分析PPP模式的特点及PPP项目的分类情况,结合相关理论,为在准经营性PPP项目资金退出方式中引入资产证券化打下基础。第三章是准经营性PPP项目的资金退出路径选择进行分析。首先通过案例得出项目的资本结构,包括股权结构和债务结构;其次对资本结构进行分析,了解PPP项目参与方的资金退出需求,结合准经营性PPP项目的收益性分析和当前政策、法律环境的分析,最后对比现有退出方式,得出采用资产证券化方式退出的合理性。第四章是资产证券化方式在准经营性PPP项目社会资本退出中的具体设计。主要对准经营性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关键性因素、操作流程以及运营管理方面进行了具体设计,并用案例进行说明分析。第五章是准经营性PPP项目资产证券化退出中存在的障碍及解决思路。通过前面四章的理论分析与操作模式设计,结合准经营性PPP项目的特点和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指出在基础资产方面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思路。第六章是对全文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