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在其不断操作和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不断拓展、内涵的不断延伸,逐步形成了“互联网+”思维。这是现实生产力的进步,从而进一步促使社会经济形态逐步演变,推动社会经济实体生命力的不断增强,是一种集改革、发展和创新与一体的网络平台。在“互联网+”时代下,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下,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机制,成为了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借助文献分析、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式,对“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初步研究。“互联网+”赋予了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新的内涵。面对“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现状,高校在坚持注重网络的扬长避短、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督与引导、注重网上与网下渠道的有机融合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网络舆论安全教育、信息素质教育、网络法制教育、网络心理教育、网络伦理教育等,重点发挥出了学校网站的教育基地作用,初步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互动,逐步增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特别是各种网络载体及移动终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使用种类较为多元,以网络载体及移动终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较好。经过多年的发展,通过打造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教育平台,我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基于高校现有教育体制和互联网的固有属性,目前还存在教育形式创新的后劲不足、师生之间主客体角色转变难、网络管理机制不健全、网络素养教育活动开展不足、大学生对思想行为的控制乏力、大学生思想世界封闭性强等薄弱环节。基于此,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要更新教育工作观念,优化教育工作环境,改革教育方式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实现“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