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的物化和精神的浮躁足当今社会的突出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现世智慧”,始终致力于关注现实中的人及其生活。精神生活作为人类最根本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是人之为人的重要特征,它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进入“物化时代”,面对人的物欲的无限制膨胀,人们把对精神生活的享受和追求转变成为对精神产品的肓目、无限制的贪求。至此,当代人在享受物质生活的优渥和丰盛的同时,精神生活却面临着贫乏和庸俗的局面,深陷发展中的物化困境,这主要表现为精神生活丧失了内在超越性而出现物质依附化倾向,失去了丰富性而呈现单向度,抛弃了意义性而呈现虚无化。这种精神生活的物化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和心灵造成了严重的痛苦,是对人的本质的否定,不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如何才能引领人们超越当前精神生活的物化困境?怎样才能帮助人们摆脱当代精神生活的物化危机?又该赋予人生以怎样的意义归属和价值关怀?本人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层面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进行积极的探索。一足,理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精神生活的基本理论和存在意义,确证精神生活是人的存在本质;二是,揭示了当代精神生活的物化现象所呈现的三个困境;三是,深入探究了造成物化困境的现实和理论根源;四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唯物史观和人的发展理论三个方而探讨物化困境的超越之路;五是,结合当前社会实际,重新描绘了人类的精神家园,向人们展示理想健康的精神生活样式,重新感悟精神生活的价值,共同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对于时代具有切身性的问题,才是值得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本文立足社会现实,在认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资料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众多学者关于精神生活物化的焦点争论,并结合人学、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未来学等多学科知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全面、客观地分析当代精神生活的物化问题,探求物化困境的根源,寻找物化问题的扬弃之路,让哲学的智慧深深服务于它生存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