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我国山地城镇分布广泛,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锚固岩坡地基与建筑结构及扩展基础共同作用成为一个具有现实研究意义的课题。论文通过查阅参考文献,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的方法来开展锚固岩坡地基-建筑结构-扩展基础的共同作用研究,所做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对不同岩坡高度情况下的锚固岩坡地基、建筑结构和扩展基础共同作用进行了分析:1)当边坡高度加大时,其水平和竖向位移也会上升。锚索锚固较锚杆锚固对减小位移的贡献更大。水平位移对建筑结构受力影响较大,工程中应尽量控制边坡水平位移的发展;2)框架中间基础沉降较大,两边基础沉降较小,同时靠近边坡基础沉降较大。条形基础在基础沉降与弯矩方面都较独立基础更为平均。锚索能使边坡变形有所减小,从而使基础沉降和弯矩较无锚固减小;3)由于边坡倾斜造成的弯矩与框架自重相反,两种基础条件下底层框架局部弯矩随边坡高度增加减少,但这种变化不明显,是锚索对边坡稳定性有所提高所致;4)锚杆最大内力发生在锚杆临近坡面处,同时锚固深度越大锚杆受力越小。锚索的最大内力发生在锚索的中前部,总体内力向两边逐渐减小。当边坡高度增大,锚杆内力随离坡顶距离增大。所有锚索中最大内力发生在坡底的倒数第二排锚索,并向上下两个方向逐渐减小,离坡面越远最大内力位置离坡面越近。(2)对不同建筑离边坡距离情况下的锚固岩坡地基、建筑结构和扩展基础共同作用进行了分析:1)由于随着建筑物边距的加大,坡体水平和上部结构水平的位移会减小,增加了边坡及坡顶上部结构的安全性;2)当建筑物边距增大,基础平均沉降量有所下降,基础倾斜中的近坡面沉降增大,而远离坡面沉降下降,且独立基础沉降在坡距上升的情况下有一定改变;3)当建筑物边距改变时,其对基础弯矩产生作用,其中对近坡面基础弯矩内力的作用最大,随着距离的增加,基础的弯矩内力改变下降。当为条形基础弯矩,建筑物边距增加时,柱底处基础内力增大,柱间处的基础内力下降;4)当建筑边距增大时,底层柱弯矩趋于对称,但局部柱根处绝对值明显增大,所以工程中遇到这种情况需要引起重视。5)建筑边距的改变对锚杆和锚索内力分布情况影响不是很明显,不过在边距上升的情况下,锚索内力会逐渐达到均匀。(3)对不同建筑层数情况下的锚固岩坡地基、建筑结构和扩展基础共同作用进行了分析:1)当建筑物层数减小时,坡体和坡顶水平及竖向位移减小,其中水平位移减小情况比竖向位移大,总的来说,降低建筑物层数可以减小坡顶荷载并能加强安全性;2)当建筑物层数比较多时,近坡面处存在基础整体倾斜,远离坡面时基础整体倾斜较小,当层数较小时情况相反,由此带来的建筑荷载降低的情况影响了边坡地基不均匀沉降变化作用趋势,从而改变基础整体倾斜方向。总之当建筑物层数减小时可使整体沉降稳定,同时条形基础比独立基础更加稳定;3)当建筑物层数上升时,基础内力会上升,条形基础内力不均匀分布的趋势也更加明显;4)当建筑层数下降时,由于岩坡水平位移的减少,上部结构内力变得对称,当建筑层数上升时,底层框架边柱产生反向内力分布,坡面处边柱柱根弯矩变化较大,工程中需要引起重视;5)当建筑层数增多时,锚杆和锚索从上排往下排内力逐渐增大的总体趋势没变,但锚杆和锚索所受内力均随之增大,因此,当建筑层数较多时,应相应加强锚杆和锚索的布置,满足岩坡锚固支护受力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