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魏是继东汉及晋代之后把佛教信仰及佛教文化推向中国第一个高峰的朝代,中国多数的石窟造像几乎都和北魏有关联,麦积山和龙兴寺分别处于黄河流域的东部和西部,两者都是在北魏时期取得了辉煌成就。麦积山与龙兴寺的造像在内容上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两者因为属于佛教造像文化中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一种是石窟艺术,依附于山体悬崖,一种是寺庙艺术,造像往往独立室内或者依附于建筑墙壁,两者在内容上既有关联又有区别,龙兴寺佛教造像的内容由于依附于寺庙墙体的有限空间相对于麦积山的表现内容有些单一,是以释迦、观世音、和弥勒佛为主,其次是阿弥陀佛,没有出现麦积山式的供养人及小沙弥之类的造像,但却有着浓郁的中原色彩和本土化色彩,龙的形象在造像中被加以运用,这有着典型的意义,是一种被汉化的标志。龙兴寺在布局上,单体重复,多为独立式的一佛二菩萨组合雕像,这一点和麦积山截然不同,麦积山往往是一窟内一佛二侍从或者说是一佛二弟子另有力士等形式,造像往往以三个或者五个形象存在,有呼应关系但互不相连。麦积山的主尊往往是坐像,龙兴寺的主尊往往是立像。龙兴寺与麦积山在艺术语言的表现上,两者采用了相同的造型语言,同样通过刻绘相结合的语言形式,但因为材料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效果,因为不同的材料在制作造像的过程中会选用不同的工具,进而采用不同的绘制。麦积山的造像很大成分上依赖于彩绘,很多衣纹和结构完全依赖于彩绘的辅补,而龙兴寺的造像有较强的独立性。从差异性的角度探究其原因,古代中国石窟的开凿和一座古城有着很大的关系,这座城就是西凉的凉州。中国石窟艺术已知最早的当推凉州石窟群,凉州石窟群是指武威天梯山石窟.受西佛东传的影响,尤其是受龟兹石窟艺术的直接影响,凉州这个地处西域东沿的古城早在西凉时期就完成了除去西域范畴之外的中国最早的石窟艺术,并创造出中国石窟的“凉州模式”。公元439年,北魏灭北凉,僧侣基本都已外迁,除去被迁平城之外的很多人西去往敦煌和东到麦积山,使得敦煌以及麦积山石窟文化得以迅速发展,同时公元460年,凉州高僧昙曜继主持开凿云冈石窟,完成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品“昙曜五窟”的建造。而和昙曜法师前后从凉州到平城的另一位高僧玄高在入平城之前迁出凉州一直隐居麦积山,而由此推断凉州的石窟造像文化无疑对后秦开始的麦积山石窟有一定的影响。而寺庙造像深受石窟造像的影响,同时随着北魏的统一使佛教中心东迁平城又至洛阳,进一步影响到经济和文化相对繁荣的山东半岛,形成了规模空前的龙兴寺石刻造像。麦积山与龙兴寺二者都是在瘦骨清像风格体系下的不同的表现,二者因地域原因形成了稍有差异的艺术表现,这种有差异的表现也丰富了北魏时期的造像样式,同时促进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完善和发展了中国传统雕塑的形式与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