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目前为止,高校利用互联网进行道德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认识阶段,主要关注的是网络如何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网络德育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第三阶段是深入研究阶段,关注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对大学生的道德产生影响。因此,高校德育对网络冲击的应对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变低效为高效既是我们研究的问题,也是当前网络德育应予以关注的肯綮之虑。 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论述了高校网络德育的内涵、特征、高校网络道德及德育“三失”现象、高校网络德育注意力流失的原因和注意力吸引的对策分析。 首先,文章阐述了网络德育是高校德育的新诠释的理由。在网络时代,高校德育面临新的形势,信息技术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深刻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德育工作。网络德育已成为高校德育内容的新补充。网络德育指的是在了解计算机和多媒体知识、掌握现代传播技术手段的基础上,针对网络发展中出现的道德及德育失位、失范和失效的现状,通过制作、传播和控制网络信息引导“网民”在全面客观的接受信息的基础上,选择吸收正确的信息,从而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与传统德育相比,网络德育凸现出以下新特征:(1)开放性。指网络德育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随时接受教育,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时间、地点面对面地进行交流。(2)互动性。指道德教育的主客体在网络上成为互相促进、互换角色、互具功能的一对矛盾。(3)趣味性。指把内容进行分切和联结,并将内容赋予一定的色彩和动感,增加了内容的可视性与娱乐性。(4)时效性。指及时地在网络上发表看法、讨论问题、交流思想。(5)非强迫性。指在网络上开展德育工作,受教育者是自由、自主的。(6)隐身性。网络社会中,人的行为往往在虚拟现实的情形下进行,身份、行为方式、行为目标等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隐藏。 其次,文章分析了高校网络德育面临新的困惑。新困惑表现为:(1)德育首位失位。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德育的首要性理念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