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德育及注意力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pgre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目前为止,高校利用互联网进行道德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认识阶段,主要关注的是网络如何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网络德育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第三阶段是深入研究阶段,关注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对大学生的道德产生影响。因此,高校德育对网络冲击的应对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变低效为高效既是我们研究的问题,也是当前网络德育应予以关注的肯綮之虑。 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论述了高校网络德育的内涵、特征、高校网络道德及德育“三失”现象、高校网络德育注意力流失的原因和注意力吸引的对策分析。 首先,文章阐述了网络德育是高校德育的新诠释的理由。在网络时代,高校德育面临新的形势,信息技术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深刻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德育工作。网络德育已成为高校德育内容的新补充。网络德育指的是在了解计算机和多媒体知识、掌握现代传播技术手段的基础上,针对网络发展中出现的道德及德育失位、失范和失效的现状,通过制作、传播和控制网络信息引导“网民”在全面客观的接受信息的基础上,选择吸收正确的信息,从而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与传统德育相比,网络德育凸现出以下新特征:(1)开放性。指网络德育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随时接受教育,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时间、地点面对面地进行交流。(2)互动性。指道德教育的主客体在网络上成为互相促进、互换角色、互具功能的一对矛盾。(3)趣味性。指把内容进行分切和联结,并将内容赋予一定的色彩和动感,增加了内容的可视性与娱乐性。(4)时效性。指及时地在网络上发表看法、讨论问题、交流思想。(5)非强迫性。指在网络上开展德育工作,受教育者是自由、自主的。(6)隐身性。网络社会中,人的行为往往在虚拟现实的情形下进行,身份、行为方式、行为目标等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隐藏。 其次,文章分析了高校网络德育面临新的困惑。新困惑表现为:(1)德育首位失位。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德育的首要性理念受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与单纯应用针刺疗法或中药塌渍疗法疗效的比较,观察针刺结合中药塌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气滞证)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间在辽宁省中医院骨
善意取得制度作为物权法中物权的一项重要制度,其设立的宗旨是维护物权交易的动态安全,并调整物权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现在已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民法所确定,但一般
社会上普遍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最大亮点,就是重新定义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品质,是激励和鼓舞本民族成员为着自己美好目标积极奋进的精神动力,是大学生“精神成人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总是在关注作文思维、方法技能的训练,对于情感教育由于语文教师在认识或操作水平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落实较差,进而导致了语文的情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移民向来都是相关社会学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群体。目前学者们对于“劳动力移民”群体研究得较为详细及全面,但是对于“知识移民”,尤其是“凤凰男”
<正>严书记的事情还没尘埃落定,王主任的事情又来了。因为"严夫人"在微信群发飙称要动用公权力开除幼儿园老师,"被出名"的四川广安市委副书记严春风被省纪委监委关注到了。目
以采用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中的“3414”试验设计方案,研究了不同因素施肥组合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提出氮、磷、钾的最佳用量和配肥比例,结果表明:喀什地区
虽然过去学界从未明确提出“新闻必须实现审美传播”,但在事实上,新闻传播的根本动力就是审美;而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今天,自觉认识和把握新闻传播与审美能量之间的关系尤为重
为探讨牡蛎类土壤调理剂对设施番茄生产的可能性,以期确定土壤调理剂改良设施番茄酸化土壤的合理用量,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酸化土壤施用土壤调理剂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