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如何破解大部分乡村并没有可依托的乡村旅游资源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梯地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业景观,有可能成为一种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一般梯地目前尚无旅游吸引力,但如何识别潜力和转化为有吸引力的东西,真正成为旅游吸引物,还未有系统性的研究成果。云南高原地质地貌特殊,区内梯地景观分布广泛,但目前是随意而为,需要通过农业景观的科学配置,提升梯地的旅游吸引力。本文运用了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等相关理论,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分析了云南高原梯地的空间分布特征、类型以及对类型进行区划,而后提出其景观农业配置思路和原则,同时遴选出梯地典型区域,作为今后景观农业品牌和示范的实例,并针对典型区域代表的梯地类型进行具体的景观农业配置方式的探讨,以期把梯地成为特殊的乡村旅游吸引物。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依托云南高原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借助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梯地方法和ArcGIS空间分析、叠加分析以及野外实地调研,按照梯地在遥感影像上的特殊影像特征,在91卫星助手和LocaSpaceViewer软件进行提取、解译云南高原境内的梯地,识别出云南共有梯地景观10437处。发现云南高原梯地主要集中主要分布在楚雄彝族自治州、曲靖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和昭通市。(2)云南高原梯地的地貌特征与其空间分布发以及类型有着密切关系。云南高原梯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以小斑块为主、海拔集中在1500m左右、处于缓坡地带、坡向主要是西南向;云南高原梯地的类型主要以树枝状、平行状、格子状梯地为主;云南高原梯地类型区划主要有16个梯地景观区,其中树枝状类梯地景观区共7个、平行状梯地景观区共3个、格子状梯地景观区共6个。(3)在“通过给不同类型梯地“穿花衣裳”,从而成为旅游吸引物”以及“遴选典型区域,打造梯地景观农业配置品牌和示范”的景观农业配置思路的指导下,同时遵循保护与开发并重、观赏性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因地制宜、生态性的原则,而后遴选出适合今后进行景观农业配置的典型区域,诸如树枝状梯地典型区域为宣威—会泽梯地景观区和禄劝-东川-寻甸梯地景观区,平行状梯地典型区域为楚雄—南华—双柏梯地景观区,格子状梯地典型区域为大姚—永仁梯地景观区和巧家—鲁甸梯地景观区。(4)通过分析云南高原梯地的空间分布、形态类型以及遴选出梯地类型所在的典型区域,论文认为云南高原三种主要形态类型梯地的景观农业配置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宣威—会泽梯地景观区为典型的树枝状梯地,主要以块状镶嵌景观农业配置方式为主;楚雄—南华—双柏梯地景观区为典型的平行状梯地;主要以条带状景观农业配置方式为主;大姚—永仁梯地景观区为典型的格子状梯地区域,主要以用图形图案状景观农业配置方式为主。典型区域的梯地通过穿上“花衣裳”,使其成为一种特殊的乡村旅游吸引物,以此树立云南高原梯地景观农业的品牌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