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护性价值观是个体或群体价值观念体系中所持有的一种不愿或完全拒绝将某些价值与其他价值进行交易的观念系统。之前对保护性价值观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探讨保护性价值观的特性问题,而对保护性价值观的结构、内容探讨较少。本研究以价值观的维度为依据,研究价值多元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保护性价值观的内容和特点。本研究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开放式问卷法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保护性价值观问卷》,并验证了保护性价值观的特性。全国大样本调查共发放问卷3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974份,在此基础上分析大学生保护性价值观的整体状况,并探讨其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状况。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各个领域中的保护性价值观具有普遍意义上的保护性价值观的若干特性:绝对性、数量不敏感性、对象相关性、道德责任感、拒绝、愤怒。2.编制的《大学生保护性价值观问卷》信效度指标符合心理测量的要求,可以作为大学生保护性价值观的测量工具。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大学生保护性价值观的6个维度,分别是公共伦理、权益保障、政治行为、环境保护、自身需求、身体保护。3.大学生对保护性价值观六个维度的保护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公共伦理、权益保障、政治行为、环境保护、自身需求、身体保护。4.大学生保护性价值观的政治行为、自身需求、权益保障、公共伦理、环境保护和身体保护六个维度均在性别、年级、学校所在地、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5.大学生保护性价值观的政治行为、自身需求、权益保障、身体保护四个维度均在父母教育程度、父亲职业上存在显著差异。6.大学生保护性价值观的政治行为、自身需求、权益保障、公共伦理、身体保护五个维度均在母亲职业、居住地上存在显著差异。7.大学生保护性价值观的政治行为、自身需求、权益保障、环境保护和公共伦理五个维度均在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8.大学生保护性价值观的政治行为、自身需求、权益保障、环境保护和身体保护五个维度均在家庭经济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