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1至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赣南、闽西建立了政权。随着中央苏区政治格局不断完善,新闻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逐步建立了党报、军队报刊、团体报刊网络,出版了至少70余种报刊,成立了红色中华报社。报刊的创办和通讯社的成立,在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苏区政府的方针、政策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伴随报刊的发展,报人群体逐渐形成。中央苏区的报人群体主要由三部分人构成:新闻工作者、党政领导和基层宣传员,其中,前两者占主导地位。而对苏区新闻事业起主导作用的,是苏联留学生出身的报人和领导。
他们大都是30岁左右、来自南方的青年知识分子,为了共产主义理想来到苏区参加革命工作,在十分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作为革命的一份子,从事中国共产党的报刊工作。
在他们的新闻实践过程中,新闻思想也随之产生或引进。部分来自苏联的新闻观念得到贯彻:第一,报刊的性质是革命的武器;第二,党报是集体的宣传员、鼓动员、组织者。除此之外,“全党办报”的观念得以实践,党中央要求全体党员不仅读党报、宣传党报、为党报写稿,还发展了成规模通讯员队伍为党报供稿。注重与群众联系的编排观念获得重视,通过编排的活泼和语言的通俗化,密切与群众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