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神经功能和IL-1β表达的改变及其与凝血酶关系的研究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6243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神经功能和血肿周围组织白介素-1β(IL-1β)表达及凝血酶对其影响,探讨凝血酶在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自体血、凝血酶分别注入法制作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脑出血组(I)、脑出血+水蛭素组(IH)和凝血酶组(T)、凝血酶+水蛭素组(TH),应用苏木素一伊红染色(HE)观察血肿周围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应用longa评分法、Forelimb Use Asymmetu评分法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相病灶周围脑组织IL-1β的表达。 结果: 1.HE染色显示:在造模后6h,脑出血组和凝血酶组病变周围细胞出现肿胀,白细胞浸润,血管周围间隙增宽,脑组织疏松,以及部分细胞坏死,随着时间延长,细胞水肿及坏死逐渐加重,以出血后48h最明显,并见胶质细胞增生,至出血后7d,神经细胞肿胀减轻,但仍有增生的胶质细胞。从病变的程度和范围看,在相应时间点,脑出血+水蛭素组的病理改变均轻于脑出血组,凝血酶+水蛭素组的病理改变均轻于凝血酶组。假手术组细胞边界清楚,胞核及核仁清晰可见。 2.脑含水量变化:在造模后6h,脑出血组和凝血酶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即明显增加,48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7d趋于正常。在6h、12h、24h、48h、72h,脑出血+水蛭素组的脑含水量均明显低于脑出血组(p<0.01),凝血酶+水蛭素组的脑含水量均明显低于凝血酶组(p<0.01)。7d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假手术组相应区域脑含水量明显低于脑出血组和凝血酶组(p<0.01)。 3.神经功能评分:在造模后6h,脑出血组和凝血酶组大鼠即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48h评分最高,之后逐渐恢复,至7d其评分仍高于假手术组。在相应时间点,脑出血+水蛭素组的评分均低于脑出血组(p
其他文献
电化学是传统的教学难点,特别是书写技巧,教材上关于书写电极反应式是一片空白,目前辅导书籍上讲法良莠不齐,本文根据自己多年教学成功经验,归纳总结出一套书写程序,与大家交流分享.  书写程序:1.列出C守恒关系式;2.标出化合价算出电子转移数目;3.加H+/OH-使电荷守恒;4.加水使质量守恒.  燃料电池一般分碱性条件下、酸性条件下两种,利用规律可以快速写出正负极电极反应式.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历年来都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也是必考内容.掌握这部分知识非常重要,近几年高考考查了以下内容.考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此考点主要考查强弱电解质的判断、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其影响因素、溶液中的微粒关系、电离常数等.  解析:(1)电离是吸热的,所以A既能增大电离度,也能增大电离平衡常数.B是增大氢离子浓度,抑制电离,电离度减小,但电离平衡常数不变.C是增大氟离子浓度,抑制电离,电离度减小,